PKCα,βⅡ,δ在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三种同工酶PKCα,βⅡ,δ在正常大鼠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PKCα,βⅡ,δ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KCα,βⅡ,δ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大鼠出生后14d(P14)之前,视网膜组织中PKCα,βⅡmRNA表达逐渐升高, P14之后有所下降;PKCδ在生后早期高表达;成年后3种同工酶mRNA表达稳定。视网膜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密度测定结果与mRNA表达相符。染色阳性产物定位显示,出生后当天(P0)PKCα,βⅡ阳性产物染色不明显,PKCδ阳性产物在原始神经母细胞层和原始节细胞层均有表达。随着视网膜的发育,生后7d(P7)PKCα染色阳性产物在外丛状层和内核层染色明显;PKCβⅡ的阳性产物主要在内核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和神经节细胞层染色明显;PKCδ的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外界膜和视锥、视杆层。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到了出生后14d(P14)PKCα可以在外丛状层看到轮廓清晰的强染色细胞,βⅡ染色阳性产物在神经节细胞层染色加深,内核层、内丛状层、外丛状层染色变浅;PKCδ在外界膜染色加深;视网膜发育成熟后,3种同工酶的阳性染色部位不变。结论:PKCα,βⅡ,δ在大鼠出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均有表达,并有一定的发育规律性,提示这3种同工酶与大鼠生后视网膜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PKCα,βⅡ,δ表达的差异性提示:每种同工酶在参与视网膜发育方面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PKCα可能对视杆-双极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PKCβⅡ可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PKCδ可能与视网膜生后早期原始神经母细胞和原始神经节细胞的分化及细胞凋亡过程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膝部及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局部软组织较少,覆盖差,因此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裸露,且修复困难,过去常要用比较复杂的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岛状皮瓣或导致病人不适的交腿
目的筛选对眼部蠕形螨有抑杀作用的中草药并对部分有效药物进行有效部位的分离等试验研究,以探讨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药物。方法1、在我院眼科门诊选取睫毛有鳞屑附着且未经过治疗的睑缘炎患者作为供螨志愿者。2、查阅《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选择具有驱杀体内外寄生虫作用的中草药,及国内外期刊里出现的具有杀虫、杀螨活性的中草药,并从中挑选出30种供于试验,取各待试中草药20 g,
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足球机器人路径规划的特点,并对路径规划的一般方法进行分类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介绍,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陷,最后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