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天山及相邻地区(大致从北纬40度至北纬46度之间的我国疆土)为主要研究地区,以区内古生代以来发生的主要构造、岩浆及成矿事件的时代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岩浆活动及成矿活动的构造环境分析,探讨天山及邻区古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机制。国家多次组织“305”、“973”等重大项目开展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矿床学等方面的资料。为发现构造、岩浆、成矿事件间的联系及事件的演化规律,进一步提高研究深度,对现有资料进行系统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搜集整理了研究区古生代的构造事件、岩浆事件及成矿事件的年代学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此外,对东天山地区大规模的推覆事件、走滑事件及剪切带型金矿床作了重点解剖,开展了精细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厘定了该区推覆、走滑的活动时代及剪切带型金矿的形成时代。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总结归纳并初步探讨了氩—氩年龄谱的基本类型及其地质意义,根据受扰动的氩—氩年龄谱识别出东天山地区金成矿后期的剪切构造事件。(2)总结了区内构造事件的年代学成果,并对东天山地区的推覆及走滑事件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研究,对天山及邻区古生代构造演化取得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3)通过对岩浆岩年代学成果的总结分析,发现研究区古生代与板块俯冲及碰撞相关的酸性岩浆活动的时空规律是:自东向西由老到新,自北向南由老到新。反映了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拼合过程是先北后南,先东后西逐步完成的。(4)总结发现新疆西部锡矿带自北向南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反映了哈萨克斯坦板块先与北部的准噶尔板块拼合碰撞,后与南部的伊犁板块拼合碰撞。(5)通过精细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厘定了东天山地区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形成时代,并且发现自西向东金矿床形成时代由老到新,反映了该地区自西向东差异性隆升过程。(6)探索出依据碱性岩的碱质组合类型判别其产出构造环境的新方法;并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及塔里木北缘的碱性岩产出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判别,发现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碱性岩形成于走滑剪张的构造环境,塔里木盆地北缘的碱性岩形成于拉张伸展环境。(7)对区内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生的大规模弥散性伸展作用的机制提出了新解释,认为是大规模的软流圈地幔上侵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