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美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托尼·莫里森为黑人大众写作,她的贡献毋庸置疑,而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在广大的黑人文学界中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小说中的故事在种族歧视长期肆虐的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展开,讲述了在“唯白为美”的审美观统治下,两个不同的黑人家庭遭受的不同的命运。布里德拉夫一家严格信奉主流社会这种审美观,滑进了自我憎恨和自我否定的深渊。家中的女儿毕可拉只因相貌平平,不仅被周围的同学和邻居蔑视,而且被家人嫌弃,甚至遭到家人的虐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黑人家庭麦可蒂尔一家则虽清贫,志弥坚,对残酷的种族主义进行了坚定的斗争,并获得了自尊和幸福。在这部小说中,处处彰显着白人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和黑人的精神殖民,文化压制,特别是对更加弱小的黑人妇女和儿童,这种压制就显得更为残酷。白人不仅从经济上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将其“唯白为美,白为上等”的价值观灌输给黑人,从精神上奴役黑人,折磨少数族裔。而黑奴群体在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在饱受白人主流社会“唯白为美”的错误审美观的摧残下,黑人群体内部的压抑和相互施与的暴力则更加恶化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满布阴霾。若黑人家庭屈服于错误的白人审美观,则黑人的精神藩篱,生活屏障必将岌岌可危。只有从家庭角度建构牢固温暖的港湾,才能抵御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营造健康良好的精神环境。本文分章节研究了小说中在一个充斥着白人文化霸权造成的黑人文化创伤的社会中黑人灵魂的扭曲和审美观的异化,以及莫里森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对主流文化的解构。此外,对作家的叙事策略的研究,作者从不同的黑人对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导致的结果方面,分析了黑人对白人文化霸权的抵抗,这就是莫里森独特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