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69例131I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甲肿的疗效观察和生存分析,分析131I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甲肿的疗效,以及不同治疗结局(甲肿完全去除、部分去除)出现的时间,不同治疗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大小,为临床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甲肿去除方案的确定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169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甲肿的患者来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甲状腺科1997.5-2010.2年门诊(149例)和住院(20例)的患者。其中男4例(2.4%),女165例(97.6%),平均年龄38.57±13.26岁(12-68岁)。病程64.57±78.877月(1-528月),随访时间13.5±15.9月(3-96月)。根据手测,结合甲状腺彩超、甲状腺核素显像以确定甲肿是否缩小,并据此将131I治疗结局分为甲肿完全去除和部分去除两种。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报道确立影响因素为患者性别、年龄、服碘前的总病程、碘疗前替代治疗史、甲状腺质地、甲状腺重量、24h摄碘率、单位剂量、第一次服碘剂量、服碘总量、碘疗次数等共11项。131I治疗后3个月为随访开始时间,随访终止时间分为三种情况:①患者每种结局(甲肿完全去除和部分去除)首次出现的时间;②131I疗后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间;③未出现限定结局(即甲肿变大或无变化)的患者为本次随访研究结束时间。131I治疗前后甲状腺质量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对甲肿是否完全去除这两种不同治疗结局出现时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分类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包完成。169例患者中随机调查52例,调查131I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在169例患者中,①截止随访终止时,甲状腺质量由治疗前的85.18±45.50g(27.0-350.0)缩减为治疗后的24.79±9.27g(20.0-64.0),t值=18.101,P<0.05,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去除:115例(完全去除率为68.0%);部分去除:54例(部分去除率为32%);无变化或甲肿增大者:0例;甲肿去除的总有效率100%。②单因素分析中单位剂量,服碘总量以及年龄在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疗前重量和24h摄碘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COX回归中,病程、单位剂量和服碘次数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0.696与0.004与-1.730。根据相对比(RR)值可知,病程≧4年与病程在0-6个月相比,甲肿完全去除的可能性减少50.1%;单位剂量每增加1个单位,甲肿去除可能性增加4‰;服碘次数每增加1次,甲肿去除可能性减少82.3%。经过一次131I疗的中位去除时间为6个月,≥2次131I疗的中位去除时间为15个月。④随机调查结果示:患者对131I治疗的满意度达到96.2%。结论:131I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甲肿的有效方法。对甲肿去除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年龄、病程、单位剂量及服碘次数。其治疗效果与单位剂量密切相关。在确定治疗剂量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尤其是患者年龄、病程、单位剂量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