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己经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金融创新崛起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的主流融资技术之一。随着二战结束以及西方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展,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和对货币自由兑换的管制,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开始趋向明朗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加速增长,融资证券化成为主流,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中,有两个现象正引起广泛的关注:第一,资产证券化技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被广泛采纳,跨国交易迅速增长;第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因为经济,法律基础薄弱被排斥在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中,恰恰相反,它们往往是国际资产证券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资产证券化的这种发展趋势是由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特征和国际资本的运动规律决定的。资产证券化的完整体系包括多环节的交易过程,涉及多个参与主体。资产证券化的这种结构特征为融资者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地域组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选择最合适的参与者,完成最经济的交易过程。而追逐高收益、低风险是国际资本的天性。通过资产证券化国际运作的结构安排,发达国家的充裕资本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潜力、高风险的投资机会实现了原本很难实现的对接。 中国金融界探讨资产证券化己经有五六年的历史,但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仍然处于零星的、低姿态的各案阶段,可以看到,由于经济环境、法律框架、信用基础、利益驱动、等诸多因素,资产证券化无法在中国近期大规模推进。但是,跨国运作可以作为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新的思路。将境内资产包装到境外实现证券化可以避免和国内现有市场环境相冲突,例如,将特设机构在境外监管宽松、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其注册和发债资格问题将迎刃而解。此外,资产证券化的国际运作顺应国际金融市场以证券化为主导的大趋势。在提出新思路的同时,研究跨国运作中的风险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由于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特征,使得它既具有与发行债券相同的证券化风险,又具有独特的信用风险及提前偿付风险,同时由于是跨国运作,还存在着国际金融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预测及规避都须做详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