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LIDP)具有发作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是当今临床上多发并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其好发于中青年人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也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不少困扰。本研究是根据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院长以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来探讨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规律。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的施灸时间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灸量规律,并为使用此治疗方案的医护人员及学者专家提供临床数据,以供其参考及研究。实验方法:将40例符合本课题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纳入实验中分为2组,每组各20例,40位病患采随机分配为治疗组(消敏饱和灸量组)与对照组(传统灸量组)。其治疗方法是两组均在双侧大肠腧与腰腧构成的三角区域内,对热敏化强度最强的穴位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时间上,治疗组每次治疗时间以热敏化灸感消失为度,时间上限为60分钟,下限为30分钟;对照组每次治疗时间以15分钟为度。两组治疗疗程为14天,前7天为一个疗程,后7天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结束后如痊愈可以不进入第2个疗程。疗程终结后,随访观察期为6个月。选3个时间点来进行评估即“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量表(特殊检查分项就其程度评分)及国际流行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2项表格做为评分量表。全部数据结果分析使用SPSS18.0秩和检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等级资料选用Ridit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检验水准α取0.05。结果分析:1.在一般资料中,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及传统灸量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在治疗组(消敏饱和灸量组)为95%,对照组(传统灸量组)为85%,经Ridit分析,R治疗组=0.36,R对照组=0.64,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性,P<0.05,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3.在临床评价积分比较中,两组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在其治疗后及随访期的比较中,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Z治疗组=-3.666,P<0.05;Z对照组==-3.953,P<0.05)。在治疗结束六个月后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拥有稳定远期疗效,而传统灸量对照组其症状则有不同程度的复发。4.在视觉类比(VAS)的评分比较中,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在其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的比较中,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的止痛疗效均优于传统灸量对照组(Z治疗组=-3.755,P<0.05;Z对照组==-3.739,P<0.05)。在治疗结束六个月后,消敏饱和灸量治疗组止痛作用佳且远期疗效稳定,而传统灸量对照组则有不同程度的痛疼复发。结论:1.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着。2.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疗法。3.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有较高的疗效可能与施灸时间较为足够、采用热敏化态腧穴及使用热敏灸手法来激发经气感传的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