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通常表现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可伴有尿量减少和内环境紊乱。研究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约1330万住院患者发生了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在20%左右,其中重症患者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此外,部分急性肾损伤患者疾病结局转为不同程度慢性肾脏病,甚至达到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等终末期阶段肾病,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成为家庭与国家经济发展的负担。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ISN)2013年设定了急性肾损伤“0 by 25”倡议,旨在通过改善全球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实现到2025年无1例患者因急性肾损伤未经治疗而死亡。而既往研究表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与肾脏灌注不足、脓毒血症、造影剂等影响因素相关,为进一步明确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流行病学情况,同时分析研究急性肾损伤的发病影响因素,以及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我院针对性的识别和诊治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后期建立安徽省急性肾损伤临床数据库奠基,助力实现“0 by 25”计划,减轻国民经济负担。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和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从医院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中,调取该时间段内检测过不少于2次血清肌酐的成年住院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和非急性肾损伤患者。进一步查阅患者电子病历,收集患者发病情况、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急性肾损伤发生前的危险因素、诊断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病情况:2017年1月和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在KDIGO指南诊断标准下为0.48%,结合扩展诊断标准后为1.54%;住院死亡率3.65%。2.人口学特征: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例为1.59:1,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2.00(49.00,71.00)岁,高龄(60岁以上)在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间存在差异(P<0.05)。3.住院基本情况: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患者占急性肾损伤患者39.78%,院外获得性肾损伤占60.22%;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内科系统和外科系统分别占48.91%和43.07%,其中,因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就诊的患者发病人数占前三位;急性肾损伤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3.00(9.00,17.00)天,住院总费用的中位数是15977.00(11468.00,32738.00)元,均高于非急性肾损伤组(P<0.01)。急性肾损伤患者入住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休克、DIC和心脏手术。4.急性肾损伤患者基础疾病前三位分别是贫血、高血压病和心血管疾病;是否合并呼吸道感染在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间存在差异(P<0.05)。5.发病危险因素: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以上)、呼吸道感染、需要ICU治疗、利尿剂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独立危险因素为呼吸道感染、需要ICU治疗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主要病因为肾前性,占87.59%。6.诊断情况:仅14.60%急性肾损伤患者病程中被医生明确诊断,其中,60%患者诊断存在延迟,延迟天数的中位数为3.00天;相比KDIGO诊断标准,扩展诊断标准下AKI患者入住ICU风险较低;患者入院肌酐数值和住院期间肌酐峰值是急性肾损伤识别的影响因素;患者年龄、主管医生是否诊断出急性肾损伤、是否行开颅手术和需要ICU治疗与急性肾损伤严重程度相关。7.治疗情况:非泌尿系统科室在患者发生血清肌酐数值改变时仅6.40%请肾脏内科会诊,1.46%患者行肾脏活检,6.20%患者有肾脏替代治疗指征并进行了透析治疗。8.预后情况: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急性肾损伤严重程度和是否少尿,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和急性肾损伤严重程度。结论1.估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年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0.48%,结合扩展诊断标准后为1.54%。2.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呼吸道感染、需要ICU治疗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使用;急性肾损伤的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3.关注患者入院肌酐数值和肌酐峰值有助于识别诊断急性肾损伤。4.关注高龄患者,及时控制肾功能进展有助于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