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南亚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版图狭小、资源匮乏,地域面积只有715.8平方公里,且人口构成也比较复杂,全国531万人口可以被划分为华人、马来族、印度裔和欧亚裔四大族群,其中华人占据总人口的74.1%。就是这样一个身处东南亚腐败盛行地区的弹丸小国,在廉政建设中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已然成为亚洲地区反腐倡廉的标杆。由于新加坡的国情与我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同为华人国家且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并未全盘采纳西方民主制度、政府也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另外,在政党体制上,新加坡即使实行多党制,人民行动党从建国以来却始终占据一党优势,反对党的地位相对较弱。由于国情和政治制度方面的这些相似之处,新加坡关于廉政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本文作者旨在通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考查新加坡的廉政建设,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相关原理分析新加坡廉政体系的历史沿革,同时对新加坡廉政体系的制度性架构和组成这套体系的各部分要素的互动关系作出详细梳理,认为正是完备的廉政机制和法治化廉政制度体系最终保障了新加坡政府的长期廉洁清明。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以及国内外关于廉政建设的相关论述,并分析了文章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对机制、制度和制度体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做出了明确界定,最后着重强调新加坡的廉政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原因。第二部分则通过新制度主义视角进行简要的历史回顾,指出新加坡的廉政机制并非从来就有,新加坡同样经历过腐败猖獗的时期,当前行之有效的廉政制度体系是政府和执政党通过长期的法律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确立起来的。第三部分通过对这套廉政体系的构成情况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新加坡廉政机制的制度化构成进行详细论述,认为新加坡廉政体系可以被划分为宏观制度架构、廉政管理机制、廉政监督机制和廉政教育机制四大部分。以此为基础,笔者在第四部分继续研究为何新加坡的这套廉政机制在反腐倡廉中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这一关键问题,指出这套廉政机制和法治化制度体系在增加腐败成本、降低腐败预期收益和增加腐败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五部分简要论述了我国廉政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对新加坡经验给予我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结语总结全文,对我国的廉政机制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法治化廉政制度体系给予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