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空气换热器热湿迁移特性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开发绿色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太阳能是理想的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无污染。浅层土壤储存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迅速减小,并且4 m以下的土壤温度基本不变。土壤—空气换热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它利用浅层土壤作为热源和热汇加热和冷却通过埋地换热管的空气从而减少建筑能耗,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跨季节利用。因此,本文开展了对土壤—空气换热器的研究。在整个土壤-空气换热器系统中,埋管与土壤之间的换热以及土壤中的热湿迁移直接关系到土壤—空气换热器的运行效率。为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日光温室的动态热湿环境作用下,土壤—空气换热器埋地换热管周围非饱和土壤内的热湿耦合迁移规律。本文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传热传质学理论等,推导出了在柱坐标系下的土壤—空气换热器埋管周围土壤二维热湿耦合迁移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Fortran PowerStation 4.0作为调试平台,基于FORTRAN语言编写了二维椭圆型传热传湿计算程序。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本文可得出以下结论:土壤温湿度场的分布相互影响;土壤湿分的迁移具有方向性,径向与轴向的湿度场分布明显不同。在土壤温度梯度和土壤含湿量梯度的作用下,土壤湿分在径向上出现湿度峰值。同时,当土壤内的湿分迁移时,湿分所携带的热量也会导致土壤的温度场重新分布。土壤温度场的变化速率与湿度场相比较快,土壤的湿度场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延迟性。
其他文献
目前,在我国水中墩身施工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先施工桩基和承台,最后利用辅助措施进行水中墩身施工。笔者结合惠州市第三东江大桥水中墩身施工,阐述了水中墩身施工技术
CO_2排放量逐渐增加,使得大气中CO_2浓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如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恶劣天气等。所以关于如何捕集和回收CO_2气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环境与能源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工业上捕获和分离CO_2的主要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低温蒸馏法和气体膜分离法等,其中气体膜分离法因其高效、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CO_2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以聚砜(PSf)超滤膜
在超高层等比例试验塔上,采用定流量排水装置排水,考察普通单立管系统在立管底部安装正压衰减器(PAPA)对系统最大正压的影响,并将其与横干管扩径条件下系统最大正压的衰减效
<正>一、李光裕堂的发现与周边资源调查(一)李光裕堂的发现李光裕堂是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始建于1933年,是德庆钜生隆商会会长——
会议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本文在阐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如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