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胁迫相关蛋白激酶基因OsSAPK2的抗病功能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SnRK2(又称胁迫相关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genes in rice,OsSAPKs)在调控水稻非生物胁迫信号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参与生物胁迫调控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SnRK2家族成员为OsSAPK2(LOC_Os07g42940)研究对象,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进化树进行遗传分析;克隆并构建了该基因的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蛋白序列分析对该基因的互作蛋白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分析,并对候选互作蛋白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利用RNAi技术验证该基因抗病相关功能:构建RNAi载体转化粳稻感病品种9804,并对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鉴定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OsSAPK2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可能同时参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信号传递及代谢的细胞活动;与OsSAPK1、OsSAPK3同属于Kulik’sⅡ组,含有一个特殊的STYKC结构域,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含有多个与抗病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推测OsSAPK2可能参与调控植物的生物调控。2、OsSAPK2-RNAi转基因水稻中OsSAPK2下调表达,人工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后,转基因植株对白叶枯病菌抗性降低;接种白叶枯病菌不同菌株后,OsSAPK2基因的下调表达水平不同,RNAi植株接种P1(PXO61)表型变化差异明显小于接种C2(KS6-6)白叶枯小种,可能由于OsSAPK2在响应不同白叶枯菌小种抗性反应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也可能是在应对不同病菌生理小种时存在与OsSAPK2基因功能冗余的基因。3、OsSAPK2-RNAi转基因水稻中抗病相关基因OsLRR1、OsHIR1表达水平下降,感病相关基因OsMAPK5表达水平升高,推测该基因可以通过调控多个白叶枯病菌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参与调节水稻对白叶枯的抗性,是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一个正调控因子。4、OsSAPK2具有自激活活性,可能与OsEREBP1等功能蛋白以及其他一些功能未知的蛋白互作,OsSAPK2-RNAi转基因水稻中互作蛋白基因表达与受体有明显差异,可能是由于OsSAPK2-RNAi转基因植株中的OsSAPK2基因不表达而引起的,推测OsSAPK2可能通过与OsEREBP1互作,启动下游病程相关蛋白,增强水稻抗病性。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SAPK2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信息,同时为研究水稻抗白叶枯病菌的信号通路提高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DUS)的测试是植物新品种必须具备的特征,也是品种注册和新品种保护的前提。用于DUS测试的主要性状是植物的
本研究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严格监测土壤水势,选用两个生育期相同品质不同的品种(上育397和绥粳3号)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控水试验。于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d、抽穗后11~20
本研究利用旱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杂交的DH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水田、旱田种植,考查了水田、旱田种植条件下亲本和DH群体的外观品质(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率),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蒸煮食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和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并作了表型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利用这一作图群体构建的包括165个分子标记(其中94个RFLP标记和81个SSR标记)的连
本文利用APAGE和SDS-PAGE技术分析了不同来源的密穗小麦贮藏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
本研究用 SKCS、特异引物的 PCR 扩增和改良的 SDS-PAGE 三种方法对 85 份中国小麦品种的硬度类型进行了逐类淘汰筛选和分类,在为小麦硬度性状的品种资源筛选、早代鉴定、育种材料的选择、品质性状的分析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的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各种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改进之处,得到了以下结果: 1. 利用单籽粒特性测定仪(SKCS)分析得到:SKCS 硬度值>50 的硬质品种有 37 个,
小麦的抗旱节水性研究及育种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高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育种可以将抗旱节水性和丰产性结合在一起。利用生理遗传研究方法对水分利
本研究以国内首次鉴定得到的高抗玉米纹枯病自交系-CML270和另一在四川地区高感纹枯病自交系478,及遗传群体:(CML270×478)F_2群体3个、(CML270×478)×CML270、(CML270×478)×478回交群体各一个为材料,人工接种玉米纹枯病强致病菌丝融合群-立枯丝核菌AG-1-IA菌丝融合群。根据玉米纹枯病抗性田间表现,遗传分析研究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表现为质量-数量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