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是国内外广为栽培的优良豆科牧草,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病害是红豆草生产和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的最有效措施。然而,关于红豆草品种抗病性评价的研究国内外似乎开展不多。本研究在实验室和盆栽条件下,对7个红豆草品种分别接种了细交链孢(Alternataria alternata)或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dis),通过测定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综合评定了其抗病性,所获结果如下:1、生物量红豆草各品种在接种病原真菌后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接种细交链孢和红豆草壳二孢后各品种生物量的损失率分别为3.92%—76.67%和8.97%—76.78%。均是埃斯基生物量损失最小,分别仅为3.92%和8.97%;甘肃红豆草生物量损失最大,分别达76.67%和76.78%。2、光合速率:各品种红豆草在在接种细交链孢或红豆草壳二孢后,光合速率下降的范围分别是34.23%—69.77%和14.8%5到47.89%,其中埃斯基下降的幅度最小,分别仅为34.23%和14.85%,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接种细交链孢后,品种麦罗斯下降的最多,为69.77%,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接种红豆草壳二孢后,下降幅度最大的是甘肃,下降了47.89%,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3、蛋白质:各品种红豆草在接种细交链孢或红豆草壳二孢后,蛋白质含量均不同程度的下降。接种第8天时,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仅为对照的50.37%-82.06%和57.42%-77.28%,仍是埃斯基的蛋白质含量降得最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埃斯基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4、叶绿素:红豆草各品种在接种细交链孢或红豆草壳二孢后,其叶绿素含量均逐日减少。接种第8天时,叶绿素含量分别仅为对照的44.70%—72.10%和39.25%—71.72%。埃斯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品种顿河和蒙农分别下降最多,接种第8天的叶绿素含量仅为对照的44.70%和39.25%,显著低于其他品种。5、其他生理指标:各品种红豆草在接种细交链孢或红豆草壳二孢后,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埃斯基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相当于对照的80.47%和85.92%,99.36%94.71%。丙二醛(MDA)含量呈现马鞍形变化,最大值都出现在接种后的第1天,而最小值则出现在接种后的第4天。各品种间MDA含量除埃斯基显著低于其他各品种,其余品种间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出现了先升后降的变化。最大值出现在接种后的第2天;第8天时,POD活性分别为对照的75.46%-95.51%和79.87%-96.56%,CAT的活性分别为93.07%-102.43%和85.24%-101.11%,品种埃斯基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参试品种。综合以上,可以认为,接种细交链孢或红豆草壳二孢后,参试各红豆草品种在生物量、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其他测定的一系列生理指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反映出其抗病性不同。品种埃斯基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品种,似可初步认为埃斯基对黑斑病和轮纹病有较好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