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组蛋白Kcr/Kbu修饰特征分析及HDACs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逆境胁迫的过程中,组蛋白修饰是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Kac)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修饰之一,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共同调控。最新研究表明,巴豆酰化修饰(Kcr)和丁酰化修饰(Kbu)作为两种新型的组蛋白酰化修饰,同样被组蛋白乙酰化修饰酶调控。在植物中,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和响应逆境胁迫的表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主要对水稻中Kcr和Kbu修饰进行了全基因组分布特征解析;解析水稻组蛋白H3K14ac/cr修饰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特征和调控作用;同时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水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RPD3/HDA1相关基因遗传材料,并对该家族基因功能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工作包括:
  1.水稻全蛋白组赖氨酸巴豆酰化(Kcr)修饰定性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过IF与WB分析发现水稻中广泛存在巴豆酰化修饰。进一步利用LC-MS/MS技术首次在水稻叶片中定性出1265个Kcr修饰位点,涉及690个蛋白:在Kcr修饰的多肽中鉴定出6个明显的保守基序,分别是Kcr*V、Kcr*I、Kcr*L、KcrD、DKcr、和EKcr;GO分析表明Kcr修饰的蛋白主要参与了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以及糖酵解等多种代谢途径;亚细胞定位显示51%的Kcr修饰蛋白位于叶绿体上;蛋白网络互作分析表明Kcr修饰蛋白主要与核糖体、光合作用以及糖酵解有关;并且组培白化苗的Kcr修饰水平显著低于组培绿苗。这些结果表明Kcr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2.水稻组蛋白Kcr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特征解析
  在定性分析中,我们发现了7个组蛋白Kcr修饰位点。通过ChIP-seq分析表明水稻中组蛋白Kcr主要富集在基因上(86.7%)尤其是外显子区域,并且富集的丰度与基因的表达量成正比。进一步通过与H3K9ac,H4K12ac,H3K4me2,H3K36me3和H3K27me3的ChIP-seq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组蛋白Kcr的peak区与促进基因表达的活性修饰(H3K9ac,H4K12ac,H3K4me2和H3K36me3)高度重叠,同时存在时可提高活性基因的表达。13.3%的组蛋白Kcr修饰主要富集在基因间区,可能与调控序列相关。本研究的Kcr与DNase I超敏位点(DHSs)在基因间区有77%的重叠,水稻中的理想株形转录因子IPA1与DHSs有88%的重叠,而与组蛋白Kcr在启动子与基因间区都只有6%的重叠,表明Kcr可能修饰着除了IPA1以外的其他顺式作用元件。
  3.水稻组蛋白赖氨酸丁酰化(Kbu)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特征解析
  组蛋白赖氨酸丁酰化修饰是近期在水稻中发现的一种四碳链的新型酰化修饰。ChIP-seq的结果显示水稻中组蛋白Kbu修饰主要富集在基因上,尤其是外显子区域。并且其富集水平与基因的表达量成正比。进一步通过与超敏感位点(DHSs)和其它已公布的组蛋白修饰的ChIP-seq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基因间区上Kbu的富集区域有60.06%与DHSs重叠;同时与转录活性修饰H3K4ac,H3K9ac和H3K23ac分布特征相似,并且当基因上同时出现Kbu和Kac修饰时,该基因的表达量比只有Kac修饰时显著增高。结果表明组蛋白Kbu是一个转录活性修饰并且可以和其它活性修饰一起促进基因更高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中,Kbu修饰的基因调控转录、结合和应激反应等多种代谢途径。
  4.水稻组蛋白Kcr与Kbu共定位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组蛋白Kcr与Kbu是水稻中存在的两种新型酰化修饰,并且都可促进基因表达。因此进一步对这两种修饰进行共定位分析。研究表明,Kcr与Kbu共同修饰的基因数为8,913个,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生物大分子合成以及代谢进程相关;在细胞组分中,与生物大分子合成代谢的场所有关,如核仁、核糖体、高尔基体等。暗示着这两个新酰化修饰可能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与代谢途径。Kcr与Kbu共同富集的peaks数为9,574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peaks共得到265个特异motifs,并且这些motifs与992个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两种新型酰化修饰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5.低温逆境下水稻组蛋白酰化修饰特征解析
  组蛋白修饰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重要表观调控方式。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我们发现水稻幼苗在低温4℃处理10h后,组蛋白H3K14ac、H3K36ac以及H3K14cr的修饰水平都明显上调,而Kbu在H3和H4上都明显下调。我们选择位于同一位点上的H3K14ac和H3K14cr修饰进一步研究其与胁迫响应基因的调控关系。通过RNA-seq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的GO注释分析主要富集在应激反应、代谢过程以及光合作用中。ChIP-seq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乙酰化修饰水平发生变化的基因数要多于巴豆酰化修饰;其中低温逆境响应基因DREB1A表达量显著提高,并且其启动子与基因上H3K14ac/cr的修饰水平明显上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在低温胁迫下基因表达水平与H3K14ac修饰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而与H3K14cr的相关性较低。对差异修饰的基因进行GO分析,结果显示H3K14ac/cr修饰水平上调且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都富集在胁迫响应进程上。这暗示着H3K14ac与H3K14cr都参与了低温胁迫响应,且H3K14ac占主导作用。
  6.水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OsHDA701、OsHDA702和OsHDA706基因功能研究
  在酵母中,RPD3和HDA1家族具有明显的去乙酰化酶活性,与之同源的RPD3/HDA1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一类HDACs亚家族。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水稻RPD3/HDA1家族主要包括14个蛋白,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以中花11为受体材料的OsHDA701纯合突变体株系,和以日本晴为受体材料的OsHDA702和OsHDA706纯合突变体株系。
  其中OsHDA701主要在穗和根中表达,敲除突变体在扬州正季株高显著矮于野生型;而在海南南繁期间,株高极显著高于野生型。不同环境条件下,突变体的粒长变长、粒厚变薄,但籽粒的千粒重与粒宽没有明显变化。WB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中组蛋白H3K36ac、H3K27ac,H3K14ac和H4K8ac修饰水平明显上升,尤其是H3K14ac;而H3K18ac和H4K5ac则没有明显变化。但是,H3K14cr修饰水平显著降低,H3K18cr没有显著变化。表明OsHDA701具有去乙酰化酶的活性,同时OsHDA701敲除后会影响巴豆酰化修饰的富集。在250C/200C条件下,OsHDA70/突变体生育期比野生型延迟,突变体中抽穗期相关基因RFT1的表达量上调,而Hd1、Ghd2、Ghd7、Hd18、Ehd1、OsSET34等表达量下调;在35℃/28℃条件下,生育期比野生型提前,突变体中抽穗期相关基因Ghd2、Hd3a、Hd18、Ghd7等表达量上调,RFT1、Ehd1表达量下调。同时不同生长条件下,H3K18ac/cr修饰水平变化完全相反。这些结果表明OsHDA701可能参与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稻生育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以日本晴为背景的OsHDA702纯合突变体株系无法进入生殖生长,最终致死。表明OsHDA702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基因。对OsHDA702突变体进行WB分析,发现只有H3K14cr修饰水平相比子野生型升高,而部分乙酰化修饰水平降低了,尤其是H3K14ac。这表明OsHDA702是水稻生殖生长阶段的关键基因,且具有去巴豆酰化酶的功能,同时OsHDA702敲除后会影响乙酰化修饰的富集。
  以日本晴为背景的OsHDA706纯合突变体株系株高明显变矮,穗长变短,分蘖数显著降低,结实率极差,植株出现早衰的现象。对OsHDA706突变体进行WB分析,H3K36ac、H3K27ac和H4K8ac修饰水平降低。表明是OsHDA706对水稻生长发育至关重要,OsHDA702敲除后会影响乙酰化修饰的富集,而不影响巴豆酰化修饰。
  以上研究初步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RPD3/HDA1家族基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但可能不完全具有去除组蛋白乙酰化或巴豆酰化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相关基因在水稻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中国南方稻区,冬季种植绿肥是改善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养分吸收的有效措施。研究不同绿肥品种(种类)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在稻田绿肥应用中有重要意义。传统上,南方稻田冬绿肥主要采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对其他绿肥种类关注不多,加之近年来绿肥品种也取得了不少创新,了解不同种类绿肥及新绿肥品种的养分利用能力十分必要。本文选取南方稻区三个典型地点(广西南宁、湖南祁阳、四川南充)
学位
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因组变异类型,是基因演化的一种重要推动力,也影响着基因的表达丰度。植物中已发现多例拷贝数变异与重要的农艺性状相关联,暗示着基因拷贝数变异可能是作物育种研究的新方向。目前,有关基因拷贝数变异对表达的影响及其演化规律的系统描述,在植物中还不多见。本研究首先基于93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高深度重测序数据,开发了一个检测高可信度拷贝数变异位点的综合流程和严格的筛选条件,为水稻
学位
盐胁迫是影响棉花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长期人工选择和驯化,导致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因此更多的科学家试投通过遗传重组将野生棉种的优异基因导入栽培品种中,以拓宽栽培棉种的遗传基础。本研究旨在挖掘和分析四倍体野生种达尔文氏棉耐盐的基因源。实验材料是达尔文氏棉07(AD507),利用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CCRI12)为参照材料。在研究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基因家族的功能和表达
棉花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棉花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主要目标。棉花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纤维品质。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其分子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四倍体陆地棉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研究棉花雄性核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便利条件。miRNA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重要转录后调控小分子,已经
学位
株高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决定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理想株型和产量。鉴定挖掘并有效利用矮秆新资源,深入研究调控引起水稻矮秆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加快水稻高产育种进程,为分子设计育种改良水稻株型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以水稻组培过程产生的小粒矮秆突变体small grain and dwarf 2(sgd2)为研究材料,对sgd2的表型进行了鉴定,通过图位克隆分离到一个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SGD2,并
学位
MADS box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TaVrn1是控制小麦春化的关键因子,而MADS box TF一般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TaVrn1调控小麦春化开花的分子机制,我们前期完成了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并鉴定到了一个与TaVrn1互作的MADS box家族TF TaVrt2。TaVrt2是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SVP的同源基因,但TaVrt2
学位
了解玉米的驯化过程、研究驯化相关性状对基因挖掘和育种改良均具有重要意义。爆裂玉米是最古老的玉米栽培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较,爆裂玉米基因组序列表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爆裂性与玉米驯化过程密切相关,对爆裂相关性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玉米的遗传变异,为玉米的起源和驯化历程提供有用信息。目前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双亲衍生群体,利用SSR标记对爆裂玉米的具体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本研究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利用Ei
学位
棉花是世界上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之一。气候条件的变化对棉花的可持续生产构成了重大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威胁。干旱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的耐旱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尽管人们对干旱胁迫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键的调控基因还没有被鉴定到。前人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寻找候选基因,但在不同棉花种质资源中利用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还存在空白。在本研
学位
棉花是一种世界上主要的纤维作物。纺织工业对纤维日益增长的需求,迫使人们进行育种以提高产量。利用F1杂种优势是育种者的主要目标之一,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力。但是,关于杂交如何在棉花中形成高产的遗传基础尚未明确。  本项目在中国6个不同环境下对11个陆地棉自交系亲本及其30个种内杂交种F1进行了测试。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基因型间的均数比较表明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L.)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但稻米品质却普遍偏低,与国外优质籼粳品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人们围绕稻米品质的遗传解析和改良开展了许多研究,特别是稻米淀粉品质的研究。稻米胚乳中的蛋白质是仅次于淀粉的第二大贮藏物质,大量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组成严重影响着稻米品质,特别是营养品质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