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一项对胡适参与社会活动及其实践价值的专题研究。本论文尝试通过相关研究,回答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胡适治学方法是否稳定地具有中国传统因子?第二,胡适对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和经世致用的汉学传统是否具有一致性?第三,所谓民主自由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及其连续性如何?第四,胡适一生的追求对当下中国是否具有现实关照性?论文主题的确定,与笔者对两岸三地学术界关于胡适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相关,也与现有研究成果的不均衡性相关。这种状况给笔者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胡适其人其事的实践价值提供了学术领地。就论文整体结构看,第二、第三、第四各章是第五章的分析对象,第五章是对前述三章内容的深入分析和价值提炼,结构相对完整。绪论主要对近20年来学界胡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此不赘述。在正文部分笔者首先论述了胡适与新生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家建设方略与政制设计等方面的歧异,解释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一党独裁的努力,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追求民主自由的知识分子的拒斥与抗争。其次是论述胡适和执政的国民党之间在组党参政方面的博弈和角力。就其时间看,可以分为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双方在博弈过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国际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美国这个最大的国际因素,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鼓励国民党排斥共产党,导致国民党主导下的中国社会陷入混乱。双方在台湾时期的角力,胡适作为在野的一方,总是希望能够借势而为,力图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在张力范围内,双方基本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和态势。随后论述了国民党及其主导的政权退守台湾后,胡适与国民党台湾当局在“自由运动”事业方面从合作到争斗的演变过程。坚持并坚定地做政府诤友的胡适,面对国民党及其政府对“自由运动”事业的严厉管控和摧残,在当时只能徒呼奈何。在维护“法统”、保卫“复国”基地、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生活秩序的诉求下,他一方面劝说激进的民主自由追求者降低斗争的烈度,一方面压低个人对民主自由的心理期望,表示“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要享受“不说话的自由”。文章最后集中论述胡适参与社会实践的价值,从文化史角度基本回答了“胡适的治学方法是否稳定地具有中国传统因子?”等四个问题。在分析、论述胡适社会实践价值这一大的命题时,笔者不但采用传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力图通过对文献资料、相关史实的整合与分析,找出比较确切的因果关系,来建构论者自己的解释体系。同时,论者还有意识地使用、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涉及到重要的论证节点,在使用论据时,避免孤例和同质性的例子;在论说胡适思想见解的一致性时,把较长时段的不同场合的例子,搜集起来比对使用。在整合、分析胡适研究成果和现状时,还借助社会史的研究方法,以增强研究的直观性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