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对此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得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更为紧迫。“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超越,是对新时期我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结构的专门、科学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创新。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语文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学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已达成初步共识,具体表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这四个要素各有侧重,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语文课程肩负的重要使命。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以接受美学、对话理论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质。培养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推动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更有着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完善人格的强大功能。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价值,这是因为我国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急功近利的教学追求,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够,等。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应试大环境下,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教师“以考定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师自身素质发展也不足,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导向下,学习也具有功利性。针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教师应树立语文学科的审美理念,提升审美素养,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审美心理结构;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抓住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美学特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够促进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审美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审美,而是语文学科的审美,不能脱离语文学科的特质。同时,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不能为了审美而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要防止出现“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为了审美素养能够得到制度保障,最好能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但如何评判及如何实施等都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