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希米亚原本只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的是波希米亚地区及其居民,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内涵和意蕴,除表示波希米亚地区及其居民外,它还可以表示吉普赛人、社会底层流浪者边缘人、贫困潦倒放荡不羁的文人艺术家,也可以表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信仰、一种时尚风格等等。总的来说,波希米亚概念内涵的丰富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然而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却是共时的,因此造成了波希米亚概念认识的模糊性和混沌性。为了更准确更清晰地把握波希米亚,可以先将波希米亚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地理维度、社会维度、文学艺术维度和时尚维度,从而确立波希米亚研究的一个疆域,避免研究中出现模糊不清的局面,而美学视域中的波希米亚精神研究则主要是将波希米亚置于文学艺术的维度下进行。波希米亚与文学艺术产生关联,从而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现象登上历史舞台,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由法国作家缪尔热在1845年创作的小说《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第一次将波希米亚人这一概念与处在社会边缘、贫困潦倒、放荡不羁又对艺术狂热的文人艺术家相联系起来,该书使得聚居在巴黎拉丁区的贫穷文人艺术家及其独特的日常生活引起人们的关注,后来该书又被著名歌剧家普契尼改编为歌剧在世界各地巡演,进一步使得波希米亚人作为某一特定文人艺术家群体的称呼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波希米亚文人艺术家们有着鲜明的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精神特征和独特的日常生活方式,他们藐视一切世俗传统,视金钱如粪土,崇尚自由随性,没有正式职业和固定收入,在廉价的出租屋里专注于艺术创作,过着贫困潦倒而又放荡不羁的生活。他们是主流社会中的异类,常人眼中的疯子,然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人艺术家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信仰,那就是波希米亚精神。波希米亚精神是19世纪以来在浪漫主义传统的影响下,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文人艺术家们应对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波希米亚文人艺术家们在精神上的信仰和诉求,它具有鲜明的审美现代性特征。在现代,由于理性主义对生活各个层面的渗透,现代社会日渐变成了一个理性主义的牢笼,在这一条件下,波希米亚精神作为一种现代审美文化精神发起了对主流社会理性主义的审美反抗,并对现代社会中意义的失落、人性的分裂、生活的平庸刻板等层面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审美救赎,从而实现一种超脱于理性樊笼之外的审美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