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至是中国现代诗坛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20 年代的诗作以幽婉含蓄的抒情赢得了诗界的赞赏,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40 年代创作的《十四行集》,则是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接轨的深具哲理意蕴的诗作。本文拟通过梳理冯至20 年代到40 年代诗美品格的嬗变,勾勒其诗学实践动态上升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评定冯至诗歌独特的史学地位和价值,从而为当代诗创作提供有益的镜鉴。在20 年代和40 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冯至既坚守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向度和诗学立场,又显现出不断衍变深化的诗美特色。一方面,冯至在诗歌中传达出鲜明的现代人性意识,逐步实现了由审美生存向生命生存的转变;同时冯至倡导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有其自身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冯至不断寻求自我超越,40 年代的《十四行集》在诗美品格上与20 年代诗作大为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诗体形式从自由体向十四行体的转换;审美品格由抒情品格向寓理品格的转化;诗歌情思空间的拓深广延。冯至诗美品格的坚守与嬗变隐含着复杂的深层原因。诗人自幼丧母、家道中衰的经历造就了他内敛沉静的诗人气质,也促成了20 年代诗作的幽婉哀伤;而40 年代残酷的战争把诗人引向对生存意义的思考,亦使他感到唯美抒情的无力,于是其创作转向沉潜内省的寓理诗美品格。冯至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学中充盈着生命气息的传统诗歌质素,又吸收了西方的人本精神和理性主义,对诗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其诗美品格变化的重要因素。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潜在地左右着冯至的诗歌创作,并促发他实现诗歌的审美创新。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新诗发展史上的价值和地位是极为独特和重要的。20 年代创作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以委婉曲致的抒情方式纠正了抒情诗由直抒胸臆带来的粗白直陋之弊。他注重诗思的造化和意象的刻绘,使主观情感升降起伏的变化沉潜于诗作的深层。40 年代创作的《十四行集》则以沉潜审省的寓理品格对当时过分具象化和形而下化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反拨。诗人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