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相关论文
王邵军的《生命的思与诗——冯至的人生与创作》是一部优秀的冯至研究著作,生动地展示出诗人传记的创作方法论。首先,采用"以冯解......
诗人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集中体现了青年冯至的诗情与才能。诗集中饱含着的寂寞的情绪,是成长中的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表......
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作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诗歌是人类认知中的高端模式,而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结晶之一的中国新诗,对某个......
本文通过对比《山水》中原始生命力“在场”与“缺席”这两种状态,进而探究冯至笔下原始生命力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其置于抗战......
冯至(1905—1993)的《十四行集》因其抒情主体以“沉思”的姿态关注生命、宇宙、日常生活,获得了拥有美学价值的诗句,而受到“沉思的......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诗歌.《十四行集》创作于昆明东郊的杨家山,冯至居住......
全部中国文学发展至今,它是更加具有世界性,还是更执着地走中国的道路?这样的提问,似乎可以用“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这种......
“学霸,安老师找你,办公室啊!”语文课代表拿着试卷进来,传话给坐在第一排的宏杰。 安老师的食指一下一下敲击着办公桌,指甲与桌子相......
对待先贤,似乎情不自禁地就会涌起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正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然而细究起来,这其中的关联,原是大有讲......
冯至(1905—1993)的《十四行集》因其抒情主体以“沉思”的姿态关注生命、宇宙、日常生活,获得了拥有美学价值的诗句,而受到“沉思......
艾克(Gustav Ecke),汉名艾锷风,德国汉学家,声名不算显赫。以前偶然留意到此人,陆续记下若干线索。近由承友人帮助,得见叶公平先生《德国......
最早见到里尔克的这本书是在太原,大约是十几年前的事,在一个诗人的书架上。当时我坐在他的客厅里,随手从架上抽出看起来是最薄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一九二七年初秋,冯至从北大德文系毕业,远赴哈尔滨担任第一中学国文教员。陌生而黑暗的新环境使他终日生活在难熬的孤独中,“空空地对......
相比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在北京学术文化界中灿若群星、至今仍然名号响亮的诸多学者、作家而言,顾随的身影长期以来一直淡出人们......
诗人冯至肖蛇,而他的诗歌在不同时期都出现过蛇的形象,这样的巧合是颇让人玩味的。其每一时期的蛇各有独特的象征意蕴,形成了冯至......
人爱书,便与书结缘。读书之人都会买书、藏书、迷书、恋书,但爱书的感情却是相通的。冯至先生写与情同知己的几本书的故事,缅怀故人,手......
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谢冕冯至先生写《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是在二十年代末。1929年以后至......
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头水牛在山坡上吃草。 老人的生活......
俞兆平先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通过寻找某一事物的对立面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的存在 ,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认识方法。但是 ,如果是简单......
缪钺先生是我们四川杜甫学会 (原名成都杜甫研究学会、四川省杜甫研究会 )和《杜甫研究学刊》 (原名《草堂———杜甫研究学刊》)......
1949年前后我在北大西语系学习,西语系许多老师如朱光潜、潘家询、钱学熙、袁家骅、王岷源和冯至、卞之琳等先辈师长,都给我留下了难......
摘 要: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
大约在1975年,我偶然得到一本海涅的《诗歌集》。虽然不能明确地知道它是否属于禁书,但凭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特有的政治本能,我嗅到了隐......
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在德语作家中,冯至最感兴趣的是里尔克。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冯至曾很明......
(一)虽然百龄作家杨绛与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新诗大家林徽因(1904—1955)、冯至(1905—1993)、何其芳(1912—1977)、卞之琳(191......
2012年10月,瑞典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问悦然:“莫言得奖你高兴吗?” 悦然说:“高兴。” 我又问:“为什么高兴?”......
歌德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始于清末洋务运动时期,距今仅有一百多年。期间随着我国国情和文坛风向的变化和起落,终于迎来了现今百花齐放......
在德国讲学时,张玉书曾与一位德国教授合开一门跨文化课,“上课时,我俩就开始打擂台,针锋相对。他就把茨威格的作品定位为通俗小说,而我......
《十四行集》是冯至1939~1946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德语教授期间所著,作品极具时代特征和风格,作品中贯穿着他对蜕变和死亡的思考,蕴......
河南省济源市的苗务才是烈士遗孤,1953年2月,其父在朝鲜鱼隐山前线牺牲。苗务才长大后,只知道父亲生前是师侦查科参谋,曾荣获一等功三......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4C0839)。 摘 要:通过阐述冯至、梁宗岱对歌德的不同诠释来说明对外来文化资源......
世界十四行创作批评的焦点之一即它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常处于矛盾的纠缠之中。本文重点从朱湘、冯至的十四行创作来分析中国现代十......
本文通过同类比较的方法,选择冯至、陈铨这两位经历相近、专业相同、交游颇多然而遭遇却迥异的朋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南联大时......
鲜明的生命意识和存在意识赋予了40年代诗歌以更为深邃的哲理内涵.本文试图以冯至和穆旦的诗歌为中心来分析充满生命意识和存在意......
本文旨在突出冯至《十四行集》现代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将《十四行集》放在冯至整个诗歌创作流程中进行考察,指出对生命的哲学沉......
1930及1940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写作是特殊的存在,它收获的赞誉与贬斥几乎一样多,但毕竟,它们以自己的姿态丰富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冯至是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他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理念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创作之......
在无数读者的心目中,奥地利的里尔克是现代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最早是经过中国诗人冯至的引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如今已越来越受到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冯至算是一个特别的诗人.他虽然在二十年代就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但解放后却一直湮没无闻,迟至80年......
在冯至的诗作中,孤独意识是最为突出的。无论是从诗人初登诗坛时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还是诗人步入中年的诗集《十四行集......
本文介绍了冯至的诗歌由二十年代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跃转为四十年代静敛沉思的《十四行诗》,这其中既得益于里尔克独特的诗学魅力与当......
本文介绍了冯至是中国现代诗坛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20年代的诗作以幽婉含蓄的抒情赢得了诗界的赞赏,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
冯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建树的作家、学者,在诗歌、散文创作,在德国文学和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成为中国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