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人脑对高强度的负性情绪性刺激更敏感,负性刺激的效价强度是如何影响随后的目标加工,这种影响是否会随着效价的增加而增强,这些问题都还有待阐明。基于这样的研究目的,我们采用了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ERPs)和极端负性,中等负性和中性图片作为线索性刺激,以及随后出现中性图片作为靶刺激。被试需要对靶刺激出现的方位作出反应。结果表明,线索诱发的脑电数据显示在450-650ms时间区间,极端负性图片相比中性图片诱发了更多的负成分。然而,中等负性条件下的靶刺激诱发的P3波幅比中性条件下更多负偏向。因此,尽管缺乏即时的情绪效应,中等负性刺激却比极端负性刺激更强烈地影响随后的目标加工活动这说明了负性情绪性刺激对认知的影响不总是随效价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中等负性刺激不能引起即时的情绪效应,却有可能产生更长远持久的影响,因此不应该被忽视。为了研究高攻击性和低攻击性群体对恐惧面孔的不同敏感性,本实验采用了来源于中国情绪图片库的中性,恐惧和愤怒面孔作为实验材料,并根据攻击性问卷量表的高低得分筛选出高低攻击性群体。ERP结果显示:P1波幅分析表明,恐惧面孔比中性面孔诱发了更大的波幅,N170波幅分析表明愤怒比恐惧面孔诱发更大的波幅,这证明了情绪效应显著地影响了早期视觉加工。最重要的研究结果是250-300ms时间区间攻击性与情绪的交互作用:低攻击性群体中恐惧面孔比中性面孔诱发了更多的负成分,然而在高攻击性群体中,两种情绪面孔诱发的脑电成分无显著差异。该结果进一步发展了之前研究关于奖励驱动型人格(更易出现侵略性行为)个体在加工愤怒情绪时引起的腹内侧前额叶活动减弱的研究结果:除了愤怒表情,高攻击性个体倾向于对负性情绪表情中的恐惧表情也相对正常群体反应更弱。因此,我们可以形成如下一个设想:高攻击性群体对威胁相关的面部表情不敏感。此外,本研究结果重复验证了高攻击性群体更为缺乏对前额皮层控制的能力。本研究的脑电结果表明高攻击性群体面对恐惧面孔时缺乏早期前额皮层的反应。结合此前的FMRI, ERP研究结果我们由此推论攻击性的增强与面对威胁性面孔表情时腹内侧前额叶的神经反应减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