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在双侧下颌矢状骨劈开(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BSSO)后退术近远心骨段内固定后,患者常出现下颌角增宽。本研究利用3D CT数据结合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叠并定点测量,评估下颌前突畸形患者BSSO术后下颌角点横向变化和下颌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以期为预防下颌角增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双侧下颌矢状骨劈开(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Osteotomy,BSSO)后退术近远心骨段内固定后,患者常出现下颌角增宽。本研究利用3D CT数据结合数字化软件进行三维重叠并定点测量,评估下颌前突畸形患者BSSO术后下颌角点横向变化和下颌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以期为预防下颌角增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10例(共20侧近心骨段)。收集患者术前(T1)及术后一周(T2)的全头颅螺旋CT资料。利用Proplan CMF3.0软件重建手术前后三维头颅模型并进行匹配重叠,分割、匹配每一侧近心骨段后,定点并测量手术前后近心骨段上各标志点至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手术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结果:术后较术前相比,下颌角点外侧移位2.3±1.0 mm,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突点内侧移位1.7±0.8 mm,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顶点无显著横向位移(P>0.05)。结论:三维模型重叠能够有效评估BSSO术中下颌角点的横向变化。下颌前突畸形患者BSSO后退术中下颌角点外侧移位,下颌角增宽;同时冠突点内侧移位,髁突顶点无明显横向移位。术中应尽量控制近心骨段位于术前位置以预防下颌角增宽。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究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在口腔癌缺损重建术后的体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提升口腔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和修复重建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记录了20例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接受RFFF修复的口腔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在术后1、3、6、12个月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高角深覆合患者上颌中切牙正畸压低前牙槽骨厚度、高度及牙齿位置的X线测量分析,寻找最适宜压低的上颌中切牙倾斜角度的范围。方法:本回顾性研究中选取111例成年深覆合患者,按照矢状和垂直骨面型分为3组,即骨性Ⅱ类高角组(研究组),骨性Ⅱ类均角组(对照组Ⅱ)和骨性Ⅰ类均角组(对照组Ⅰ),每组各37例患者。利用CBCT影像评估上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3mm、6mm、9mm和根尖处牙槽骨厚度
目的:骨性Ⅱ类1分类是临床中常见的错合畸形,髁突三维方向的生长发育对下颌骨发育及正畸治疗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本实验通过CBCT测量颞下颌关节的三维结构,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不同性别间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例无颞下颌关节病的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11-16岁,按照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分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男性15例,女性15
目的:比较有单侧后牙反合与无后牙反合的青少年下颌骨形态发育及位置的差异,分析单侧后牙反合患者的下颌骨形态发育及位置特征,从而探讨单侧后牙反合对青少年下颌骨形态发育及位置的影响机制,旨在为正确诊断并把握合适的矫治时机及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安氏III类错合畸形80例。根据有无后牙反合进行分组,其中单侧后牙反合组(40例)作为研究组,平均年龄13.73±1.32
目的:糖尿病和牙周炎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且存在双向关系。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牙周组织的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creticulum stress,ERS)在糖尿病和牙周炎的病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高糖状态和炎症微环境抑制PDLSCs修复牙周组织功能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探索高糖和牙
目的:梯度纳米结构钛(gradient nanostructured surface titanium,GNS Ti)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能力优于纯钛(titanium,Ti),从转录因子角度对GNS Ti促进h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探讨,为GNS Ti种植体应用于口腔临床治
目的:比较根管预备时不同工作宽度(25#、30#、40#、50#)对根管内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清除效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50颗新鲜离体的下颌前磨牙建立牙髓卟啉单胞菌感染根管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实验组分别使用25#(A组)、30#(B组)、40#(C组)、50#(D组)Pro Taper Next完成根管机械预备,配合1%Na Cl O和17%EDTA化学冲洗
目的:检测SIRT-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与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低氧诱导因子1α)在不同分期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间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且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3例(共28
倾听时代足音,助推教育变革。《教育家》杂志社于2017年举办了首届“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社会反响热烈。2021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加大教师表彰奖励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2021年11月8日,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正式启幕!我们将继续寻找大国良师典型,记录良师的奋斗业绩,传播良师的先进理念,分享其教育教学中的智慧与经验,
目的:采用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分析,并借助客观评估工具,对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方法:1、隐形矫治技术牙齿移动情况探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名使用隐适美矫治器进行治疗患者,年龄22±8岁,均为女性。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期头颅侧位片导入Winceph 9.0软件中进行测量分析,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牙性及骨性指标变化情况。选取患者下前牙矢状向及垂直向测量指标与Clincheck s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