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交融相汇、相互激荡,由此产生的选择困惑、选择迷失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产生冲击。然而,学术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选择能力的成果还不多见,现实中也未建立起系统的培养机制,难以满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的双重期待。基于此,本文以“选择能力”作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这既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的必然要求。全文旨在构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培养和实践运作模式,并由绪论与正文五章组成。绪论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价值、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设想、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等。第一章,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借鉴西方有关能力结构与能力发展理论的合理部分。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选择和人的能力发展思想、人的主体性理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起直接的指导作用。西方斯滕伯格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模式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等对本研究起到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及其培养现状的调研。在文献回溯、专家咨询、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信效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相关变量指标加以验证、修正、完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选择能力主要由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控制能力、践行能力、反思能力五个要素构成,其中涵盖大学生个体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各个方面的14个变量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文中还从主观自我评价和客观情景测试两个层面,综合考察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现状,对其进行整体评价和分类评价。同时,文中还就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为提出培养举措提供现实依据。第三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首先,论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能力结构理论、选择活动发生过程以及大学生群体特点,提出大学生选择能力构成五要素模型。其次,阐释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的构成内容,即:大学生选择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认清当前的政治形势,选择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等所需具备的能力;依据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自主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或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选择的能力。这些也就是本研究着重加以培养的能力。第四章,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是一个大学生个体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大学生的选择动机、情感意志、知识结构以及价值取向是影响其选择能力培养的个体因素;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导致的教育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因素;积极与消极的社会环境也是重大的影响因素。第五章,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选择能力培养的建议。构建“以大学生个体选择需要作为核心圈,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间圈,以社会环境作为外围圈”的同心圆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下相应的具体举措以达到培养目标:其一,在建构和实施学生选择意愿激发机制、情感意志调控机制、知识内化运行机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体选择需要驱动机制;其二,树立三个理念,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同时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搭建实践平台,营造相应的校园文化,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不断健全大学生选择能力协同培养机制;其三,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影响,有效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选择能力培养的环境育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