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肛门瘙痒症体质分布规律,探索肛门瘙痒症的发病的特点与其中医体质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给肛肠科医生进一步了解此病以及为患者个体化遣方用药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收集的患者主要来源于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门诊部就诊的肛门瘙痒症患者,将同时满足纳入标准及不满足排除标准病例收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开展,受试者需要在就诊时在研究者指导下完成问卷。最终符合本研究标准的并且数据资料齐全的患者共150名。观察指标主要囊括:性别、年龄等基础指标、临床特征以及中医体质等。将收集的数据资料导入数据库中,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统计方法: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选择正确的检验。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运用卡方检验方法或费舍尔确切概率检验方法分析计数资料。研究结果:1.患者的基础资料:性别上.:肛门瘙痒症发病以女性为多,男女性别之比为: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上:平均年龄39.94 ± 11.4岁,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20~66岁区间范围,多数患者年龄分布于30~50岁,此区间共80人(占总数的53.3%)。在肛门瘙痒症发病的病程上:最短的发病时长为3天,最长的发病时长可达10年余,平均发病时长为1年3.52个月。发病时间在1年内的占83.3%,最多的是2个月(13.3%)。体重指数BMI,全体波动于16.7~30.4区间,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3.13,体重正常范围者77例(占51.3%),偏胖者62例(占41.3%),大部分患者体重正常,有超重倾向。肛门瘙痒症的中医证型分布:湿热下注证多见,共74例(占总体49.33%)。脾肾阳虚证排第二(有44例,占总体29.33%),接着是血虚生风证(23例,占15.33%)、寒热错杂证(9例,占6.00%)。肛门瘙痒(症)的中医体质:患者150例,痰湿质有36例,占总数24.00%;湿热质32例,占21.33%;阳虚质31例,占20.67%;气虚质19例,占12.67%;气郁质10例,占6.67%;特禀质9例,占6.00%;平和质7例,占4.67%;血瘀质4例,占2.67%;阴虚质3例,占1.30%。按照体质的占比率大小排为:痰湿质(24.0%)>湿热质(21。3%)>阳虚质(20.6%)>气虚质(12.7%)>气郁质(6.7%)>特禀质(6.0%)>平和质(4.7%)>血瘀质(2.7%)>阴虚质(1.3%)。2.分组比较:中医体质与体重指数上,痰湿质体重正常和偏重者分别是15例(占41.7%)、20例(占55.6%)。湿热质体重正常和偏胖者分别是9例(占28.1%)和22例(占68.8%),痰湿质和湿热质在体重构成上,偏胖者占比较多,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体质与发作程度构成比较上,湿热质和气郁质瘙痒程度以中、重度瘙痒为主,湿热质重度瘙痒占90.6%,气郁质重度瘙痒占70.0%。痰湿质中度瘙痒占58.3%,重度瘙痒占38.9%。阳虚质中度瘙痒占51.6%,重度41.9%,湿热质、痰湿质以及气郁质瘙痒发作的程度较其他体质要重,瘙痒程度构成差异俱有统计学意义。中医体质和中医辨证的分布比较,湿热质的肛门瘙痒症患者,辨证为湿热下注证有30例(93.8%)。痰湿质肛门瘙痒症患者辨为湿热下注证27例(75.0%)、脾肾阳虚证有7例(19.4%)。阳虚质肛门瘙痒症患者辨为脾肾阳虚证的有22例(71.0%)、血虚生风证有6例(19.4%)。气虚质患者,血虚生风证6例(42.1%)、脾肾阳虚证9例(47.4%)。平和质的中医证型中湿热下注有6例,占85.7%。对于不同的体质,中医的辨证分布也存在差异,统计值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瘙痒症的治疗对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发病人群中主要以女性为主,尤其是年轻女性,与既往的文献比较,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特征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肛门瘙痒症的体质多见的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且发病的一些特征受到体质的影响。湿热质的肛门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更高,阳虚质患者更容易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的表现,根据这些理论,提出相应的中医调护措施,帮助肛门瘙痒(症)患者摆脱此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