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位于合肥市望江西路(南侧)的大叶浓密型(Ⅰ)和小叶稀疏型(Ⅱ)两种类型的二球悬铃木为试材,以方翅网蝽对其危害程度(依其虫口密度)为因变量,以两种类型二球悬铃木的主要内含物为自变量,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了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和悬铃木受方翅网蝽危害后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虫口密度(Y)与叶绿素含量(X)间的回归方程为:Y=6.9952-1.6861X1,相关系数R=0.986,悬铃木类型Ⅰ和Ⅱ两者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受其类型本身的影响不显著,而受方翅网蝽对其危害的程度(虫口密度差异)影响显著;虫口密度(Y)与可溶性糖含量(X)间的拟合回归方程为:Y=3.5952+0.4861X1,相关系数R=0.947。寄主树种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可溶性糖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虽然两种类型悬铃木叶片总氨基酸和甘氨酸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叶片虫口密度只与甘氨酸(R=0.938)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氨基酸(R=0.876)差异不显著;虫口密度(Y)与叶片单宁含量(X)间的回归方程为:Y=2.2558-0.6148X1,相关系数R=0.954,并经过方差检验表明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含量单宁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悬铃木叶片受害程度与其没食子酸(R=0.923)关系密切,而与总酚酸(R=0.885)和其它酚酸经方差检验(d≦0.05)没有显著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叶片内含物因子计算出主成分F1(可溶性糖)、F2(甘氨酸)、F3(没食子酸)、F4(单宁)对虫口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57.6779%、23.4131%、4.372%、8.184%,累计贡献率为93.647%。因此,可得影响方翅网蝽危害的主要寄主内含物因子为可溶性糖、甘氨酸、没食子酸、单宁这4个因子。(2)虫口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悬铃木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方翅网蝽危害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7月>8月>6月>5月>4月;其中4、5月悬铃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大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是影响Pn变化的主要因子;6—8月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环境因子大气水汽压差(VPD)、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2浓度(Ci)成为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悬铃木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3)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合肥地区1年发生5代,第1代历期近70d,在夏、秋高温期,1个世代为40d左右,第2代后开始出现世代重叠,以第5代成虫在悬铃木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以及树冠下绿篱中越冬。另外因气温不同各代不同虫态的历期有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