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问题意识切入“台湾新世代诗歌”的整体研究。文章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在70年代末回归民族与现实的社会文化思潮中,新世代诗歌书写“文化中国”和表现“地理台湾”两个维面上的成就;第二章从台湾80年代都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出发,在多元并举的诗歌创作格局中,重点阐释了“都市诗”和“后现代诗”两股主要流脉;第三章在90年代大众感性消费文化兴起以及世纪末颓废思潮再度轮现的时代背景下,着重诠释新“生活诗”和“身体诗”两股主要流向;第四章从诗学建构的角度,集中分析了新世代诗人艺术思维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语言变革、文体开拓等艺术成就。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了海内外学界关于台湾新世代诗歌的“个案型”研究,而在流变中对其进行“整合性”与“整体性”研究,进而描绘出新世代诗歌在20世纪后20年的主要思想成就、诗学建构和运动轨迹,阐明了它在台湾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这是本文的总体观点和总体创新点。第二,认为“文化中国”连通起古典文学的远传统;“地理台湾”接通了五四文学的近传统。立足民族与现实,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之根,而贯通二者的核心乃是现实主义精神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第三,认为新世代诗人新型“都市观”的形成,使20世纪中国“都市诗”在台湾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理论和创作体系,这是他们对中国当代诗史的一个重要贡献。第四,认为“后现代诗”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台湾,并在新世代那里完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就,这是他们的又一重要贡献。第五,认为“生活诗”和“身体诗”虽带有虚无颓废的特征,却是消费文化时代的社会反影,也是新世代诗人在世纪末的新突破,开拓了台湾诗歌写作的新向度。第六,在认知新世代诗人艺术思维观念更新的前提下,认为他们的诗学探索与实验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质,尤其是多种新型诗歌文体的创造,这无疑是新世代诗人的另一重大贡献。通过回顾、总结和研究“台湾新世代诗歌”的历史进程、精神走向及其演化规律,把握其独特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从而揭示出它对台湾当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诗史的独特贡献,为两岸中华汉语新诗的最终整合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