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是杰出的美国犹太小说家。自1959年至今,五十余年中他笔耕不辍,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国内外学者、评论家的关注和好评。《美国牧歌》于1998年荣获普利策奖。它的出版标志着菲利普·罗斯的创作生涯迎来了新的高峰。国内外对《美国牧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题思想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本论文尝试使用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关注《美国牧歌》中体现的人类生存困境和不健全的人两个方面。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理论介绍、两章正文和结论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菲利普·罗斯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小说《美国牧歌》的故事梗概以及《美国牧歌》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并且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论点。第二章是理论介绍,介绍弗洛姆的生平及其人本主义理论。本章对人本主义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该理论形成的影响因素、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现代人的需求以及不健全的人四个方面。第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美国牧歌》中人物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在美国这片梦想成真的土地上,人们有信心能够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但是在衰老、疾病及社会动荡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又受困于对死亡的忧虑。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给人们提供了追求幸福的机会,然而,自由的另一面却是各种社会冲突事件的频发,人们在冲突中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第四章主要分析了《美国牧歌》中不健全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当社会不能满足人的各种生存的需求时,人们表现出了对自由的逃避和人际关系的异化。求同和破坏是人们摆脱孤独,重拾安全感的两种方式。另外,人际交往中倡导的“市场倾向”评价标准导致了人们的异化关系。第五章是结论。本部分总结全篇,作者认为罗斯和弗洛姆都关注人在社会中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社会的发展尽管要追求物质利益,但是发展始终要以人为本,关怀人性,从而实现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