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罗非鱼(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二次注射外源性蛋白—人IgG后,分离其头肾、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内外检测罗非鱼免疫应答。罗非鱼首次及二次免疫后,利用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spot,ELISPOT)技术检测其头肾、脾脏和外周血中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cell,ASC)的分布以及用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发现首次免疫1d后可在头肾中检测出ASC;头肾、外周血以及脾脏中的ASC都在第12d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ASC数量要显著大于外周血及脾脏的ASC数量;血清中的抗体也在第12d达到最大值。二次免疫后检测到罗非鱼的头肾、血液和脾脏中ASC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均比首次免疫最大值时间要提前3d,头肾、外周血及脾脏中ASC数量的最大值分别是首次免疫最大值的2倍、4倍和6倍以上,头肾中ASC的数量仍是3种组织中最多的,说明头肾是ASC及抗体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二次免疫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首次免疫。从各组织中ASC增殖的倍数以及血清中增加的抗体水平来看,罗非鱼的二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更快速,效率更高,证明罗非鱼具有的免疫记忆。体外培养罗非鱼淋巴细胞,MTT检测发现受免罗非鱼头肾、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抗原人IgG刺激下均有不同程度增殖,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是三者中最显著的,其次是头肾,而脾脏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不明显;用ELISPOT技术检测发现在未加入抗原条件下,头肾中ASC体外存活的时间比脾脏和外周血中ASC存活的时间长,而且培养液中抗体水平持续增加,说明头肾中的ASC属于长寿命浆细胞(Long-liveplasma,LPC);而脾脏和外周血ASC属于短寿命浆细胞(Short-live plasma,SPC);加入抗原人IgG后并没有看到明显的ASC增殖,而且由于抗原抗体的中和作用,3种组织淋巴细胞的ASC数量迅速减少,相应抗体水平检测也说明外源性蛋白抗原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无刺激增殖作用;加入非特异性抗原LPS刺激后,3种组织中的ASC均有明显增殖,第5d达到最大值,其中外周血中ASC增殖的倍数显著高于头肾和脾脏,说明外周血中存在较多的浆母细胞,能在LPS刺激下转化增殖为特异性ASC。本研究分析了罗非鱼首次和二次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了罗非鱼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增殖转化实验的基础数据,进一步研究了罗非鱼B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水平,为探讨鱼类的免疫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并丰富和发展了鱼类免疫学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