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免疫记忆及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罗非鱼(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二次注射外源性蛋白—人IgG后,分离其头肾、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内外检测罗非鱼免疫应答。罗非鱼首次及二次免疫后,利用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spot,ELISPOT)技术检测其头肾、脾脏和外周血中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cell,ASC)的分布以及用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水平,发现首次免疫1d后可在头肾中检测出ASC;头肾、外周血以及脾脏中的ASC都在第12d达到最大值,头肾中的ASC数量要显著大于外周血及脾脏的ASC数量;血清中的抗体也在第12d达到最大值。二次免疫后检测到罗非鱼的头肾、血液和脾脏中ASC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均比首次免疫最大值时间要提前3d,头肾、外周血及脾脏中ASC数量的最大值分别是首次免疫最大值的2倍、4倍和6倍以上,头肾中ASC的数量仍是3种组织中最多的,说明头肾是ASC及抗体的主要来源,并且是鱼类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二次免疫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首次免疫。从各组织中ASC增殖的倍数以及血清中增加的抗体水平来看,罗非鱼的二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更快速,效率更高,证明罗非鱼具有的免疫记忆。体外培养罗非鱼淋巴细胞,MTT检测发现受免罗非鱼头肾、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抗原人IgG刺激下均有不同程度增殖,其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是三者中最显著的,其次是头肾,而脾脏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反应不明显;用ELISPOT技术检测发现在未加入抗原条件下,头肾中ASC体外存活的时间比脾脏和外周血中ASC存活的时间长,而且培养液中抗体水平持续增加,说明头肾中的ASC属于长寿命浆细胞(Long-liveplasma,LPC);而脾脏和外周血ASC属于短寿命浆细胞(Short-live plasma,SPC);加入抗原人IgG后并没有看到明显的ASC增殖,而且由于抗原抗体的中和作用,3种组织淋巴细胞的ASC数量迅速减少,相应抗体水平检测也说明外源性蛋白抗原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无刺激增殖作用;加入非特异性抗原LPS刺激后,3种组织中的ASC均有明显增殖,第5d达到最大值,其中外周血中ASC增殖的倍数显著高于头肾和脾脏,说明外周血中存在较多的浆母细胞,能在LPS刺激下转化增殖为特异性ASC。本研究分析了罗非鱼首次和二次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了罗非鱼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增殖转化实验的基础数据,进一步研究了罗非鱼B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水平,为探讨鱼类的免疫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并丰富和发展了鱼类免疫学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各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制造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中的应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社会脆弱性反映了区域社会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能遭受的损害程度。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理气候条
本课题通过将纳米材料量子点与多轮基因扩增结合,以此来达到提高多轮扩增轮数,以及扩增特异性的效果。量子点在高保真的Pfu DNA聚合酶所催化的PCR体系中下可以产生明显的热启动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age sensor controller that is compatible for depth measure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wave modulation time-of-flight technol
该文对黄、渤海地区的9个典型站位,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变换通量的现场培养实验,同时进行了间隙水取样和分析,对黄、渤海100多个有代表性的表层沉积物和7个柱状沉积物
本文从开展大学安全科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介绍大学安全科技教育传播媒介的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现状,并提出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溶液中络合反应平衡的化学理论基础上,结合聚合物络合超滤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本文建立了聚乙烯亚胺(PEI)、聚丙烯酸(PAA)与金属离子(M)形成络合物
2014年8月,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把“推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主要议题,并发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
当今的语文教学尽管十分提倡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常常显得不够。在学习方法上,他们还是习惯于没有多少启发性的“满堂问”。基于此,教师需要激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