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艺术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和流派风起云涌,从“伤痕美术”的兴衰到“乡土绘画”、“民族绘画风情”的空前繁荣,再到“85思潮”、“后学院风”、“新生代”等占据当代艺术市场,中国油画受到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大多数画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地调整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心态。但对于高小华来说,好像仍然“墨守成规”,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着属于自己的感知现实生活的绘画艺术之路。从高小华早期的绘画作品《为什么》充满着对历史深深的理性思考,到《我爱油田》表现年轻恋人感情纠葛的人文关怀,再到被高度评价为“油画的清明上河图”《赶火车》,以及彝族人系列绘画作品对彝族人民生活状态的同情与关注。他归国后的“都市”、“后街”等系列作品对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活境遇,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尤其是一系列大型历史绘画题材作品,都无时无刻不透发着高小华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知和人文情怀。本文竭力避免零星的创作研究思路,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对高小华的人生经历及其艺术创作的背景、过程和艺术价值,进行多视角的理论研究。既对各个时期的创作进行全景式的整体介绍,也对代表性作品进行重点分析,尽力挖掘高小华油画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将其创作整体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本研究将高小华的创作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个性化的艺术油画,一是主题性的大型油画。这样的分类目的是基于高小华2000年回国后对中国大型景观绘画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单列“高小华主题性大型油画”章节专门论述。在分析高小和华的创作之外,还追踪其20多年的高校艺术教育经历,探索其艺术教育观念及其实践,弥补了目前关于高小华研究的不足,期待读者更为全方位地了解高小华艺术人生和油画艺术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