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英是自然界最常见、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其中优质宝石级石英被称为水晶,由于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水晶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矿物包裹体。本论文以“绿幽灵”水晶和“绿发晶”水晶为研究对象,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基础宝石学测试、显微镜下观察、红外光谱测试、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XRD粉末衍射测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两类水晶矿物包裹体的矿物种类、形态分布、谱图特征、形成机制,并结合市场调查,尝试探讨了这两类水晶的价值评估要素。首先,根据“绿幽灵”中包裹体的形态不同,将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细小(鳞片状、点状、泥状)的绿色包体,其中包体分布形态各异;第二类是绿色包体与红色片状、粒状物质互相胶着分布;第三类是具有深色蠕虫状包体的。由于其中所含包裹体的多少不同,导致实际测试时不同“绿幽灵”标本的相对密度在2.64附近浮动。“绿幽灵”探针片的拉曼测试数据表明,其中的绿色包裹体主要是绿泥石;根据D.Foster(1962)对绿泥石化学成分的研究,按照成分式组成中6次配位阳离子Fe2+同全部R2+阳离子的数量比值和4次配位的Si原子数量大小,将绿泥石划分为诸多变种的分类方法,发现本次研究标本中的绿泥石主要有鲕绿泥石、蠕绿泥石、斜绿泥石;标本中片状、粒状的红色包体是赤铁矿;绿色蠕虫状包裹体以蠕绿泥石为主。除此之外,“绿幽灵”中还存在黑云母等包体。“绿发晶”的相对密度约为2.64左右。通过拉曼光谱测试,观察到“绿发晶”中纤维状、针状绿色包体具有1000cm-1附近的4个Si-O伸缩振动峰,746cm-1和674cm-1的Si-O-Si伸缩振动峰,522cm-1处的Si-O弯曲振动峰等,从而判断此类包裹体为阳起石,由此可以看出,阳起石在水晶中存在纤维状、针状、短针状等形态。由于两类水晶的绿色包裹体没有出露在外,测得的所有标本的反射法红外光谱对应的都是水晶的反射峰。此外,尝试从市场角度,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市场调研,对“绿幽灵”和“绿发晶”价值的影响因素加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