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降阻策略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大多位于池塘、湖泊附近或地下水源丰富的地区,水源电阻率要远远低于周围土壤电阻率。靠近水源的土壤电阻率较小,远离水源的土壤电阻率较高。因此,水源区土壤结构可视为水平或垂直分层土壤结构。而传统输电线路杆塔接地方式多采用将自然接地体(混凝土桩基)与人工接地体(水平或垂直接地体)组成的接地装置敷设于土壤之中。混凝土桩基具有尺寸大、埋设深、内含钢筋数量多的特点。当自然雷击输电线路杆塔时,雷电流经杆塔混凝土桩基散流入地。由于混凝土的电阻率一般可达数千欧甚至兆欧,造成杆塔桩基内流过钢筋的电流难以向周围土壤散流。鉴于近水源区土壤结构复杂,本文提出采用输电线路杆塔桩基外敷“螺旋”式石墨电极的接地方式,以提高近水源区杆塔混凝土桩基内钢筋散流效率,降低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综合分析国内外输电线路杆塔接地降阻的研究成果,采用电磁场理论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实际杆塔接地工程,搭建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浇注桩基、灌注桩基的简化模型与精细化模型,两者接地电阻计算偏差低于6%,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合理性。(2)搭建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混凝土单桩基外敷“单螺旋”式石墨电极计算模型,对比分析地下水层位置、绕包面积、绕包位置、绕包间距对杆塔桩基接地散流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层会降低杆塔桩基的接地电阻,接地装置距离水层越近,接地电阻越小;石墨电极的绕包面积对杆塔接地电阻、分流系数影响较大,全绕包方式降阻效果最佳;上、中、下三种绕包位置条件下,底端位置降阻效率最高;综合考虑接地装置的降阻效率与石墨电极材料的成本后,当浇注桩绕包间距为0.6m,灌注桩绕包间距为0.4m时,接地与散流特性达到最优。(3)搭建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混凝土单桩基外敷“双螺旋”式石墨电极计算模型,并与“单螺旋”形式的接地装置接地特性作对比。对比分析河流距塔底的距离、绕包面积、绕包间距与绕包位置对杆塔桩基接地散流特性的影响。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河流水源会对附近的杆塔桩基散流特性产生影响,河流距离杆塔桩基越近时,接地阻值越小;单独分析“双螺旋”式接地装置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接地特性时,其变化规律与“单螺旋”式接地装置一致;两种螺旋形式在全绕包面积下作对比,当土壤电阻率为3200Ω·m时,“单螺旋”式接地装置与“双螺旋”式接地装置的石墨的分流系数最大值只差5%,但“双螺旋”形式所需材料是“单螺旋”形式的2倍。(4)搭建近水源区输电线路全塔桩基计算模型,提出分体单螺旋、分体双螺旋、“两两”外敷、一体外敷4种外敷方案。结果表明:4种外敷方式均起到一定的降阻作用,且效果显著。总体来看,分体外敷、“两两”外敷和一体外敷降阻效果差别不大。但从施工与成本角度分析,后两者需进行大开挖工程,需要消耗较大的土地与人力资源;分体外敷方式中,分体单螺旋形式可以满足大多数接地工程的降阻需要。(5)综合考虑了“水平外延+单螺旋”式接地装置的散流特点,提出了近水源区输电线路杆塔多维度下的接地装置降阻策略。将斜线型水平外延接地装置与“分体单螺旋”式接地装置及“水平外延+单螺旋”式接地装置作对比,通过仿真结果表明:当斜线型水平外延装置的射线导体长度为2m时,其接地特性与匝数为10匝时的分体单螺旋接地装置基本一致,但斜线型水平接地装置相比螺旋式外敷接地装置要多消耗75.88m2的土地资源,外敷螺旋式电极降阻方案是利用基坑的垂直空间敷设接地装置来进行降阻,仅利用建设桩基用地即可,不需要消耗其它土地资源。同时,在“水平外延+单螺旋”形式的接地装置中,外敷垂直石墨接地体的分流系数始终大于水平外延接地体的分流系数,说明垂直石墨电极的散流效果好。
其他文献
以黑磷为代表的第Ⅴ主族类石墨烯二维层状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材料、光电信息、能源等领域迅速发展。新型二维第V主族材料有望能够很好地弥补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某些方面的缺憾。本论文以新型二维层状材料—锑烯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锑烯纳米片与锑薄膜,并对其基本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着重研究了锑烯纳米片的非线性吸收性能,并集成可饱和吸收器件实现在近红外光纤激光器中的短脉冲运转。具体内容如下:1.
本研究作业环境为玉米大田,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化学除草剂覆盖式喷洒问题,提出了针对玉米3-5叶期、5-8叶期的导航基准线识别方法,以及基于玉米行线位置的玉米行间杂草的识别策略,为实现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以及变量喷施化学除草剂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视觉导航的农业机器人在玉米幼苗期导航基准线提取易受杂草、缺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玉米3-5叶期条件下高效获取导航基准线的方法。采用
无人驾驶技术能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热点课题。无人驾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规划、控制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环境感知主要是指无人驾驶车辆获取并提取场景信息的能力,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性环节,一直是无人驾驶领域需要研究攻克的重难点问题。而激光雷达已成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主流传感器,可以实时对周围场景进行地图三维重建,为规划模块提供必要的目标场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是指机器在经过大量“学习”后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等过程,但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病虫害识别、杂草识别、果实采摘等方面,对农作物花期自动识别与辅助授粉的应用研究较少。实现花期有效识别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推广。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效率不高,检测准确度低且模型鲁棒性差,易受
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作动器是复杂装备的基础件和通用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优先发展主题。其中电动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具有负载能力强、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电机、电子、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发展必将从重大装备拓展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
材料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剂。自“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新型耐高温、低密度、高强等极端环境材料得到快速发展。碳/碳(C/C)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导电、高导热、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于一身,一直是航空航天、电器电子、高温特种领域的特种应用材料。由于C/C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使得C/C复合材料的造价高,限制其发展。另外,C/C复合材料由于全
磨削技术能够相对高效低成本地获得高表面质量和高加工精度,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精密器械、核能、光电子以及半导体等工业领域。然而,由于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具表面大量不规则磨粒的不均匀性磨损,磨削被认为是一个复杂且极其不稳定的过程。此外,由于磨具表面磨粒大都呈高负前角几何形状,与其它机械加工方法相比,磨削加工去除单位体积材料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较大的磨削能耗意味着磨削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磨削
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是由木粉或农业剩余物中的木质生物质与热塑性聚乙烯或聚丙烯共混,通过挤出、注塑或模压成型等工艺制备而成,因其具有低吸湿性、低密度、耐生物侵蚀性、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以及高比刚度和强度,正在成为回收农业剩余物的有利选择。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回收农业剩余物的高效方法,对机械化作业导致难以分离的地膜、沙土和棉秆进行共混,直接制备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启发,分别将硅酸铝纤维和芳纶纤维作为填料
对溶质运移的研究主要探讨各类溶质在土壤及地下水中的运动现象及规律机理.在诸多溶质中,污染物溶质的运移对世界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用数学模型量化描述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时空分布和迁移规律可以为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近些年来,分数阶微积分由于其所具有的遗传性或者记忆性,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复杂介质特别是多孔介质中的反常扩散现象.本文基于分数阶动力学从经典的两区模型中建立了分数阶动水-不动水两区模型,
随着我国电线电缆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其所带来的火灾隐患问题日益凸显,如果发生火灾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新的防火电缆,可采用挤制成型的阻燃防护套进行保护,而对于已经投运的电力电缆,如何就地提高其防火性能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本研究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助熔剂、阻燃剂、补强剂、成瓷填料的用量和基体树脂的改性对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电气特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