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对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手段,普遍存在于各大上市公司中,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颇多。企业管理者通过构造虚假交易业务或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财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状态的判断也受到一定的干扰。
当低成长性企业存在过多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等原因是否导致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作为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资本市场主力军,其持股比例和稳定持股的特征是否能够加强公司信息可靠性呢?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拥有丰富自由现金流但是成长性较低的企业提供加强盈余管理监管、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建设性意见。
本文在文献梳理方面主要针对过剩自由现金流和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和理论。然后整理了三个变量概念、特征和涉及的理论基础。接着,借鉴其他学者计算方法衡量自由现金流和企业成长性,确定是否存在过剩自由现金流,计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量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并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的可操纵应计盈余。最后建立实证模型,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假设。本文以2013年-2017年的83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有丰富自由现金流但是成长性较低的企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是否稳定持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过理论演绎推理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为:自由现金流高成长性低的企业,其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可以抑制盈余管理;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其稳定持股的特征削弱盈余管理程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能够抑制过剩自由现金流对盈余管理的激发作用。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其稳定持股的特征可以抑制自由现金流高成长性低的企业的盈余管理。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探究,存在过剩自由现金流情况下,企业股东应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期限,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当低成长性企业存在过多自由现金流时,管理层在职消费和过度投资等原因是否导致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作为拥有深厚专业背景的资本市场主力军,其持股比例和稳定持股的特征是否能够加强公司信息可靠性呢?这些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以期为拥有丰富自由现金流但是成长性较低的企业提供加强盈余管理监管、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建设性意见。
本文在文献梳理方面主要针对过剩自由现金流和盈余管理、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和理论。然后整理了三个变量概念、特征和涉及的理论基础。接着,借鉴其他学者计算方法衡量自由现金流和企业成长性,确定是否存在过剩自由现金流,计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量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并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计算的可操纵应计盈余。最后建立实证模型,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变量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假设。本文以2013年-2017年的83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有丰富自由现金流但是成长性较低的企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是否稳定持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过理论演绎推理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为:自由现金流高成长性低的企业,其管理层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可以抑制盈余管理;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其稳定持股的特征削弱盈余管理程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能够抑制过剩自由现金流对盈余管理的激发作用。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其稳定持股的特征可以抑制自由现金流高成长性低的企业的盈余管理。
最后,本文根据理论与实证探究,存在过剩自由现金流情况下,企业股东应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持股期限,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