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严重失衡的状态。内部失衡方面,投资增长过快,但消费却相对较弱;外部失衡方面,持续的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这两种失衡互为因果。一方面,内部失衡会引起外部失衡。过快的投资增长引起产能的扩张,在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前提下,新的产能只能靠国外需求(即出口)来消化。于是,事前的“产能过剩”,表现为事后的外贸顺差;另一方面,外部失衡也会引起内部失衡。面对着挥之不去的外贸顺差,央行在稳定价格(即人民币汇率)还是数量(即外汇储备)这两个变量之间,只能二选一。为了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隐性地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大幅攀升及由此创造出的基础货币是当前流动性泛滥的根本原因。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虽然一直小幅升值,但美元对世界及新兴市场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幅度远高于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人民币相对许多主要货币实际上是贬值了,人民币的贸易加权汇率也一直走低。内外失衡使我国政府在制订政策时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政府忙于宏观调控和紧缩货币,但另一方面,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下跌持续为经济带来宽松的货币环境,越来越多的过剩流动资金通过加速增长的贸易盈余、经常项目顺差及外汇储备等途径流入经济领域。因此,加强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对我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进行管理,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本文在对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与协调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1994年以来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进行经验分析,验证相关理论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并运用相关理论模型从长期、中期、短期提出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对策和措施。在内容阐述上,尽量做到详尽和深入;在分析方法上,采用经验分析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与协调的主要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标、分析方法、文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理论分析,对开放经济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开放经济下政策变量的基本关系、开放经济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理论、开放经济下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理论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的经验分析,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不可能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进行了经验分析,总结了央行协调管理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简要阐述了现行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在中国是成立韵,在国际资本进出越来越自由的情况下,我国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汇率的目标面临着严重的冲突。1994年以来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三次冲突:1994-1996年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的冲突;1997-2000年通货紧缩与人民币贬值压力之间的冲突;2001-2006年资产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的冲突。第四章开放经济下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策略,分别从长期、中期和短期给出了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措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同时,随着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和依存度不断增强,货币调控中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从长期来看,应从战略层面突出人民币的优先地位,我国必须退出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内需。中期内,实行汇率目标区制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理性选择,同时,提高我国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和对市场预期的引导能力成为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的关键。从短期看,当前中国经济表现为经济过热的内部失衡与“双顺差”的外部失衡并存,要恢复均衡,需要汇率升值与提高利率的政策配合。
第五章结论,对全文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