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iyan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上学位类型多样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逐渐备受关注。在职硕士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教育培养和学习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而任何学习活动的开展都与一定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紧密相关。本研究将以在职硕士生为突破口,主要探究三个问题:一是了解我国在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的内容和特点;二是了解影响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状况;三是探求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外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及其外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论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等方法,得到如下结论:一、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上可以分为逃避或刺激、求知兴趣、服务社会、社交关系、外界期望及职业发展六个方面,其中以求知兴趣的动机最为强烈,职业发展和外界期望的动机也比较强。二、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类型、年级、专业类型、收入满意度对学习动机的差异达到显著。不同婚姻状况和工作年限对学习动机的差异不显著。如女研究生的求知兴趣动机显著强于男研究生;自主创业者的求知兴趣、外界期望及职业发展动机相比其他职业的在职硕士研究生而言都更为强烈。三、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与逃避或刺激、求知兴趣、服务社会、社交关系、外界期望及职业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社会因素除了与逃避或刺激构面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与学习动机的其他五个构面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四、学校、家庭、社会因素通过学习动机外部影响因素这一潜变量对学习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力,能解释学习动机总变异量达68.7%。学习动机对学习动机的六个构面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同时学习动机外部影响因素对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个影响因素具有良好的预测力。  依据研究结果,最后对学校管理部门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基于在职硕士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和完善教学;关注学习动机的差异和变化,建立动态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管理和改善学校与家庭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和环境;关注阻碍因素,给予及时帮助。
其他文献
“公众安全感”概念的引入,较好的适应了我国政府管理工作民生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为社会管理工作在安全领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系统化、标准化
论文以浙江省65个县域单元为例,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了2004—2016年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浙江省县域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局部空间关联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中心市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浙西和浙南等地。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考察其演化路径时不可忽视空间效应的存在。②浙江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渗透,新零售这一城市新兴商业业态的发展对区位产生了差异化的选择。论文以星巴克和瑞幸咖啡为例,采用空间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比较上海传统零售与新零售在空间布局上的不同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究两者在区位选择因素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瑞幸和星巴克门店的空间布局在市域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中心指向,但也存在差异。作为新零售的代表,瑞幸在城市各圈层的分布更为均质,不如传
宗族是一种面对面的、规模较小的、认同感和信任度高的初级社会群体,它跟随着千年中国文明走到了今天的同时,自身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乡村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族也是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
高等职业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是培养高级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此类教育着重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为
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我国已提前步入到“老龄化社会”中,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将随着“社会化养老”的提出和实行
本文主要阐述了热电厂余热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热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的应用,同时探讨了热电厂乏汽的综合回收利用.
本文对农村居民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现代职业体系之外的一种高风险“职业”。农村居民的养老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家庭
论文利用196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新的城市化指标,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国家站增温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城市化对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相对较弱;就四季而言,秋季城市化影响贡献率最大,冬季和夏季次之,春季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城市化影响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和西部地区,与辽宁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