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义研究中,相对名词和介词而言,动词意义的系统性研究较为薄弱。究其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词意义不稳定性造成的。英语中的移动动词意义不稳定性的特征也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移动动词的意义对于其所在的语言语境非常敏感,施动者和动作场所其中一项发生改变时,移动动词的意义即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主要集中于对动词词义进行“语义成分分析”,难以给动词意义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解释。随后发展的形式主义语义学派,也对动词意义采取分解法,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为一个动词规定若干不同的基本语义元素,语义元素的不同组合可以导致动词的意义变化。关于语义元素本身,形式主义语义学没有作具体的说明和深入的解释,因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动词意义变化的问题。鉴于动词意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概念意义的角度,理论分析与实例研究相结合,探讨英语移动动词的意义及其变化,主要做法和观点如下:
1.英语移动动词的意义在概念层面上表现为空间领域的“移动过程”,此“移动过程”的参加者,即“事物”和“地点”,彼此之间会发生某种特定的移动动态联系。一般情况下,发生移动动作的“事物”,可以充当“射体”,相比之下呈现相对静态的“地点”,则充当“界标”的角色。“射体”以“界标”为参照点进行移动。
2.一个英语移动动词的意义本身可以构成一个具有图式概念的“原型语义范畴”。该范畴的义项成员享有不同的地位,某个义项成员较为典型地代表该动词的意义,位于范畴内的原型中心,成为典型义项。可以表征为一个具有“原型属性”和“原型图式”的合成概念。从此原型中心出发,该“语义范畴”可以利用三种认知机制向非典型成员概念化拓展,分别为:“原型属性拓展”、“原型图式拓展”和“概念隐喻拓展”,三者可以单独亦可联合发挥作用。
3.以“climb”为例,具体分析英语移动动词意义构成的“原型语义范畴”的结构和范畴拓展过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对“climb”一词的不同意义的典型性程度进行初步分析,然后论证“climb”语义范畴内部具有典型性的成员,即典型义项“prototype-CLIMB”。与此同时,我们将该典型义项概念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原型属性”和“原型图式”的合成原型。“原型属性”包括“肢体运用”,“方向朝上”和“费力方式”;“原型图式”为“在空间领域里,移动事物以移动地点为参照物的从下往上的移动过程”。
4.经过概念化拓展,产生了非典型义项“ascending-CLIMB”和“laborious-CLIMB”,其意义分别为“上升”和“费力移动”。“laborious-CLIMB”又具有两个语义变体,即“CLIMB(down)”和“CLIMB(in-out)”,分别表示“垂直费力移动”和“水平费力移动”。典型义项、非典型义项和语义变体之间的概念属性或概念图式差别,导致了移动动词“climb”的意义变化。
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语法和概念隐喻理论背景下,把英语移动动词概念化综合分析与“climb”语义范畴的举例论述相结合,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个英语移动动词的意义可以构成一个具有图式的“原型语义范畴”。另一方面,运用概念属性和图式比较,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英语移动动词的意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