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活动非常活跃,最后由鲜卑族统一了北方。北朝起于道武帝拓跋珪建国称魏(公元386年),至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为止,历时一百九十五年,包括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五个王朝。由于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拓跋部,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入主中原而建立政权的游牧民族,因而北朝成为汉民族和鲜卑民族,展现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激烈时期。同时,北朝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兴盛的时期,自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佛教僧侣、中亚商人、民间艺人络绎不绝大量涌入中原,并在平城、洛阳、西安、邺城、晋阳等地留下了许多文明的轨迹。在这动荡纷乱的时空下,其间文化的多元性及碰撞的深度与广度,均为前所未见。这些对直接反映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服饰文化,无形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来史家皆谓北朝是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南宋朱熹就这么说过:“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底皆胡服。”由于鲜卑族不具书写的文字,有关其服饰的记载,多见于南北史中,诸如《宋书·礼制》、《南齐书·舆服志》、《晋书·舆服志》和《隋书·礼仪志》等著作,而其中记述多重魏晋南朝而忽略北朝,使我们对北朝服饰的认识严重欠缺。然而,随着近年来北朝美术考古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形象资料,弥补了文献史籍对北朝服饰的不足。北朝服饰研究的课题,尝试结合北朝相关的视觉形象与文献史料,重现这一段在中国服饰史上相当重要,却为我们长期所忽略的篇章。同时在这过程中,了解到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服制改革,是基于政治环境的变迁,所采取的必然手段,而其所依循的是汉魏古制,而非当时与之对立的南朝衣冠,并从而确立了中国的冕服礼制。同时意识到中国中古时期的常服,是建立在鲜卑胡服与西域胡服的基础上,包括幞头、圆领缺髓袍、革带、靴子等配套成组的服式,甚而影响了唐、宋、元、明各代的服饰。从此以后,中国的服制就从汉魏时期的单一系统,发展成隋唐时期的双轨制。而这两套服制并行不悖,互为补充,是北朝时期胡汉民族融合的产物,对后世中国服饰的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