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临床上,为了减轻患者在骨折或骨折术后的疼痛,常采用给予患者药物镇痛的方法,这种药物一般为非甾体抗炎类药(non-steroidal-inflammatory drug,NSAID)。然而近年来多数学者研究发现NSAID在镇痛的同时会延缓骨折愈合的速度。随着对镇痛药物结构的改良,一类携带有一氧化氮(NO)的非甾体药物被合成,这就是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NO-NSAID)。此类药物既像传统NSAID一样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同时由于NO基团的释放还具有保护胃粘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在最新的研究中还发现了抗骨质疏松作用。由此,对于这两种药物的机制的研究就成为关注的热点。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小鼠骨折模型建立后,在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物(氟比洛芬酯)和新药一氧化氮供体型非甾体抗炎药物(NO-氟比洛芬酯)的作用下骨折的愈合情况,探讨两种药物的作用效果,为其在临床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并分别进行腓骨骨折造模。在造模后相同时间,采用不同药物(安慰剂、NO-氟比洛芬酯和氟比洛芬酯),在相同剂量下,分别进行注射。术后2周、4周分别进行患肢的大体标本及影像学X线观察,并在术后4周测量骨折处骨密度,骨骼肌HE染色组织学观察。记录各类数据,并对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周后进行大体标本及影像学观察发现NO-氟比洛芬酯组小鼠骨愈合情况均较其余两组良好。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注射NO-氟比洛芬酯的实验组小鼠骨折处骨密度比其余两组高,并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组织学进行观察发现患肢骨折处骨骼肌肌肉细胞HE染色,注射NO-氟比洛芬酯组小鼠细胞的体积和肌纤维均较其余两组情况较好。结论:应用NO-氟比洛芬酯在减少小鼠不良反应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