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状结构是由德国建筑师弗雷·奥托(Frei Otto)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结构形态学概念,因其造型新颖、美观且受力简捷合理而受到很多建筑师的青睐。在众多建筑师的不断开拓创新下,树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在结构形态下有较多的创新外,在材料运用和节点设计上也呈现遍地开花状态,尤其以树状木结构的使用颇受一些建筑师的喜好。但基于国内对树状木结构的材料、节点、结构以及空间的研究较少,大多流于对树形的简单模仿,结构细部设计较为粗糙,或者出于表现的目的而过于花哨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场地环境、地域文化、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并未真正体现树状木结构建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已有的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实际案例、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并以树状木结构相关工程学及建构思想为理论指导,通过大量案例及模型实验对树状木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归纳树状木结构在材料使用、节点构造、结构形态以及空间特征方面的建构策略。本文一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并对国内外关于树状木结构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明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等。第二章围绕树状木结构主要写了相关工程学理论、建构理论及这些理论和树状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树状木结构的建构表现及策略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对树状木结构的分类、在建筑中的建构表现及形态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文提出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策略作铺垫。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分别以材料、节点、结构及空间四个方面来研究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策略。本文认为树状木结构在建筑的建构应用中,材料上应体现木材的真实性、与不同材料的复合使用及体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建造;节点上应体现一定的力学逻辑、显隐表达、再现传统文化及采用创新的技术措施;而在结构上,应体现自然性,拓扑优化营造异形空间,契合空间尺度、建筑功能、场地环境以及文化表达;最后在空间氛围营造上,树状木结构通过不同的结构形态的组织可以创造出纪念性、开放性和自然性的空间氛围。论文主要通过建构的观点及相关工程学的理论来研究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全面系统的从材料、节点、结构和空间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特点和策略,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对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