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外南侧水道南北槽之间的拦门沙河段,是长江口靠外海最年轻的河口沙洲。九段沙及其附近水域基本保持了河口原生湿地的状态,是典型的河口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本研究于2012年2、5、9、11月及2013年2、4、9、11月两年四季对黄浦江及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共13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优势种进行全面调查。论文分析了九段沙附近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优势种群的变化规律,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年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12至2013年,在九段沙附近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7种(包括变种及变型),隶属于8门87属。硅藻和绿藻是研究区域主要浮游植物类型。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44属76种,占总种数的51.7%;绿藻门28属44种,占总种数的29.9%。种类的季节变化上,2012年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而2013年为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浮游植物两年的平均数量为74.11万个/升。浮游植物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012年春季最多,冬季最少;2013年秋季最多,春季最少,且2012年春季及2013年秋季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大于其它季节。九段沙附近水域主要优势种有: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其中中肋骨条藻为该水域绝对优势种,其数量变化决定了浮游植物总数量的变化。2.2012至2013年,在黄浦江水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3种(包括变种及变型),隶属于8门69属。种类同样以硅藻门为主,其次是绿藻门和蓝藻门。硅藻门有35属43种,占总种数的41.7%;绿藻门24属34种,占总种数的33%。其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9.56万个/升。2012年冬季最多,夏季最少;2013年秋季最多,夏季最少。2012至2013年黄浦江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变化不大。黄浦江水域主要优势种有: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和尖尾蓝隐藻(((?)hroomonas acuta)各季节优势种种类组成不同,但颗粒直链藻及其极狭变种、梅尼小环藻在各季节均为优势种。黄浦江水域浮游植物数量显著少于九段沙附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在九段沙附近水域自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大多呈现明显的低-高-低分布格局,而2012年春季及2013年秋季自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域呈现递增趋势。3.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区域绝对优势种(黄浦江水域除外),其数量占该水域浮游植物总数量的65%以上。中肋骨条藻数量分布自吴淞口至九段沙近海水域呈逐渐递增趋势;2012年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而2013年出现在秋季。在江亚南沙以下水域,中肋骨条藻成为单一优势种,且在该水域其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都在70%以上。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并成为单一优势种的原因主要是所处区域的复杂环境和中肋骨条藻的广泛耐受性以及最大浑浊带的丰富营养物质。4.对研究水域浮游植物数量与各理化因子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浮游植物数量与盐度、TDS、浊度、COD、TO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S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浮游植物数量与BO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中肋骨条藻数量与各理化因子进行SPSS相关性分析发现,其数量变化主要受Sal、浊度、TDS等的影响。中肋骨条藻数量与盐度、TDS及浊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TOC、CO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九段沙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中肋骨条藻为该水域绝对优势种。潮汐、径流、水温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通过中肋骨条藻对浮游植物数量的分布特点产生影响。本研究作为对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整体环境资料研究的一个部分,为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状特征及生态修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