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建筑物都可以视作其创造者所拥有的全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特征的全面展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客家人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它与古代中原地区曾大量存在的坞堡壁垒式土木结构建筑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体现着客家人、客家文化对古代中原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早自秦汉时期就有一定数量的中原人陆续迁入,并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近代以来,又有大批客家人从毗邻的广东等地辗转迁入,在桂东南、桂东等地区落户。在这些客家人聚居地区,保留了较为浓厚的客家传统文化,尤其是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极具研究性和观赏性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而作为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典型代表的贺州江氏围龙屋,以其完好的保护,宏大的规模,鲜明的特色而成为研究整个广西地区客家传统民居文化的出发点和切入点。贺州江氏围龙屋建筑是广西客家传统民居的一个缩影,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建筑式样上,继承了汉魏晋北朝时期中原建筑,尤其是坞堡、大宅等大型土木建筑的构筑特点。规模力求宏大,结构力求严整,防御力求完备,从外在表现形式方面张现出古代中原坞宅式的整体脉络特点;同时,作为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江氏围龙屋还蕴含着儒家的传统尊卑礼法观念及贵和尚中等传统思想,继承了阴阳五行学说原则中的部分精华,并把它们巧妙地融入整座围龙屋建筑当中,在民居建筑内外处处留下了“风水”学说思想及内容丰富的精神寄托印迹。然而,以贺州江氏围龙屋为代表的广西客家传统民居并没有完全依照中原建筑的种种“规制”来建造;在建筑理念上,也没有过多的拘泥于传统或是其他的思维定势,多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按照实际需要而建。在南方自然山水文化和商品经济冲击下的社会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对来自中原地区的古代的殿堂、坞堡、大宅等建筑范式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而且是必要的修正与改革,大量融入了颇具南方地域特色的新的物质文化元素,形成了一股适应商品社会发展的新思潮。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地扬弃中获得新生。包括客家建筑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才有出路,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以贺州江氏围龙屋为代表的广西客家传统民居既继承了中原传统民居的诸多建筑优点和传统的建筑文化,又在此基础上突破陈规,注意了同时代与外部环境的结合,使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客家民居直到今天依然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