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证工业连续生产并致力于提升工业水平、加快产业转换的保障性服务业,其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随着全球密集型产业经济的快速出现与蓬勃发展,关于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产业集群的出现,表面上看来仅是一种新的产业结构的出现,但是其本质是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产业行为发生了转变,后福特制的网络化形式被福特制大工业流水线所取代。许多区域因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主动将某项产业集中在一起,得以更有效的整合外部资源,以最终实现产业形式的更新以及近邻效益、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分工效应、“场”效应。近年来,陕西省生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了地方工业的整体素质。2008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50.1亿元,已初步形成以关中为核心,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圈的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区,装备制造业服务平台和高新技术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西安国际港务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服务体系集群,不仅改变了区域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而且发挥出巨大的溢出效应,在区域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仍由于不够强大和集约,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对区域GDP和就业的贡献还比较小。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陕西省生产服务业集群发展问题,找出促其进一步发展的路径和对策。本文在阐释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学习、创新以及规模效应、近邻效益、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场”效应。并结合陕西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发展现状,运用两部门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论和国内外集群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启示,进一步提出了陕西省生产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