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其人其诗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与杜牧、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温庭筠在晚唐诗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比较起杜牧、李商隐来,对他的研究似稍薄弱,而且误解甚多。本文在通读温氏诗集与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前人的研究作出回顾与审视,并试对温庭筠其人其诗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文主要分两大部分,析为上、下两篇。 上篇论析温庭筠其人,由三个小节构成。(一)关于温庭筠的被误解。虽诸多文献资料对温庭筠生平事迹的记录时有矛盾之处,但大多数事件的描述和评价倾向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对飞卿才情的激赏和对其为人的不屑。其中,飞卿的才思敏丽、善于对句和多才多艺最受人称道。而年少狎游、行为放荡,口无遮拦、得罪贵要,以文为货、科场舞弊,又是飞卿最受诟病的。前人对飞卿人格的评价始终在褒贬的两端游走,未能对飞卿给出较为中肯妥帖的评价。 (二)论析温庭筠悲剧命运成因。笔者以为其原因大致是飞卿尚侠重情个性与晚唐昏暗无情社会现状的矛盾,强烈仕进期望与晚唐腐朽政治现状的矛盾,以及个人布衣身份与晚唐社会规则要求之矛盾。三大矛盾决定飞卿的悲剧命运。 (三)针对温庭筠人格的复杂现象,本文试想提出对其评判应持的三点基本原则,并由此提出如下看法:飞卿身上既有封建时代文人非常可贵的人格,即面对权贵恶俗毫无谄媚之态,常自觉保持独立人格和尊严;对国家命运前途抱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其个性也存在不可忽略的缺陷,如其处事率性而给人“无信”之感,有时过于尖刻不够宽容,而某些行为稍欠约束等。 下篇论析温庭筠诗歌的艺术风格。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亦形成三个小节。 (一)绮艳称丽:着重分析温诗刻画秀媚柔艳的女性世界、重现奢华富贵的历史画面、制造新奇瑰丽的神仙幻境等特色。 (二)清拔高峻:着重论析温诗中驰骋边塞所具有的一派苍凉悲苦的情怀,写景状物别有疏朗自然的神韵,怀古咏史流露慷慨悲凉的气质和写羁旅飘泊生涯所表达细腻曲折的意绪。 (三)从“清”与“丽”的统一综论温诗意象。本节结合中西文论,从意象特色上切入温诗,指出其诗歌创作的意象群主要由纤细弱质的事物构成,善用纤细、幽约、孱弱的词汇状写细美事物的微弱动态,其间流动着凄清、孤独、落寞、幽怨的情绪。此外,独特的色彩运用也是飞卿诗歌意象的重要特征。
其他文献
主体性问题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汇聚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转型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的线索,比如人性讨论,文学是人学,人道主义,文学向内转等,以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执行给文艺界带来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一批具有思想锋芒的理论批评文章和具有艺术探索价值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本 文以“双百”方针
本文著力研究北宋懷古詠史詞。筆者將之劃分为單純合樂演唱的系統和配合其他文藝形式演唱的系統,進行分別考察和綜合比較。單純合樂演唱的北宋懷古詠史詞,其發展與北宋詞以詩
丁玲是一个思想及创作跨度很大的作家。由这个表象,可以开掘出作家的精神内质与时代主流话语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创作主体的影响。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