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等优点,但较差的室温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成为镁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轧制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主要加工手段之一。但传统轧制过程中沿轧制方向(RD)的剪切应力很强,镁合金在轧制过程中极易开裂,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单道次大压下量轧制。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组开发的大压下量衬板控轧改变了轧制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将沿RD方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等优点,但较差的室温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成为镁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轧制是提高镁合金力学性能的主要加工手段之一。但传统轧制过程中沿轧制方向(RD)的剪切应力很强,镁合金在轧制过程中极易开裂,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实现单道次大压下量轧制。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组开发的大压下量衬板控轧改变了轧制过程中应力分布状态,将沿RD方向的部分剪切应力转变为沿法线方向(ND)的压应力,从而实现了单道次大压下量轧制。前期工作表明通过衬板控轧制备的混晶结构Mg-9Al-1Zn(wt%,AZ91)合金强塑性同时提高。但与超细晶镁合金和粗晶镁合金相比,关于混晶结构镁合金变形机制的研究甚少。此外,混晶结构镁合金组织调控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析出相颗粒、初始晶粒尺寸、初始晶粒取向对衬板控轧Mg-Al-Zn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衬板控轧Mg-Al-Zn合金组织调控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晶结构Mg-8Al-2Sn-1Zn(wt%,ATZ821)合金的室温变形行为,揭示了混晶结构ATZ821合金室温变形机制,为设计高强高塑镁合金提供了新思路,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高体积分数亚微米Mg17Al12析出相颗粒对Mg-Al-Zn合金在衬板控轧过程中组织演化的作用,揭示了混晶结构Mg-Al-Zn合金中粗晶区和细晶/超细晶区的形成机制。在控轧过程中通过动态时效形成的高体积分数亚微米Mg17Al12析出相颗粒通过Zener钉扎机制抑制动态再结晶(DRX)和晶粒择优长大,促进混晶结构形成。析出相颗粒抑制DRX导致部分变形晶粒残留,形成强基面织构粗晶区;抑制晶粒择优长大导致再结晶晶粒保持较小的尺寸和较弱的基面织构,形成具有弱织构的细晶/超细晶区。通过调控析出相颗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可使镁合金中发生不完全DRX,形成强基面织构粗晶和弱织构细晶/超细晶构成的混晶结构。(2)揭示了初始晶粒尺寸对衬板控轧AZ91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初始晶粒尺寸直接决定了控轧样品中粗晶的晶粒尺寸分布,但对织构、再结晶程度和细晶/超细晶尺寸分布无显著影响。衬板控轧AZ91合金粗晶的尺寸分布与其初始晶粒尺寸分布基本相同。通过调控样品初始晶粒尺寸可直接改变混晶结构中粗晶的晶粒尺寸分布。(3)通探明了初始晶粒取向对控轧AZ91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初始晶粒c轴与ND夹角越大,DRX驱动力越大,越易于发生DRX;当晶粒基面平行于轧制平面,且{101?0}柱面与横向(TD)平行或成30°夹角时,DRX驱动力最小,难以发声DRX,最终形成残留变形晶粒。样品初始基面织构越弱,越多的初始晶粒c轴与ND夹角较大,控轧后组织再结晶程度越高。通过调控样品初始织构能够改变控轧组织再结晶程度,进而调控混晶结构中粗晶的比例。初始织构对衬板控轧AZ91合金的析出相、再结晶晶粒尺寸分布和织构无显著影响。(4)揭示了混晶结构ATZ821合金的室温变形机制:弱织构细晶/超细晶有利于基面滑移的启动,在拉伸初期即可以开动基面滑移,此时,塑性变形主要集中于细晶/超细晶区;随着应变逐渐增加,细晶/超细晶内部位错密度接近饱和状态,当作用于非基面滑移的应力分量超过非基面滑移的临界剪切应力时,强织构粗晶能够启动非基面滑移,承担主要的塑性变形。细晶/超细晶和粗晶在拉伸不同阶段分别承载塑性变形的协同作用提高了合金加工硬化能力,导致强塑性同时提高。(5)确定了混晶结构样品的高加工硬化能力是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的主要原因。混晶结构AZ91合金的屈服强度(246 MPa)和抗拉强度(370 MPa)均显著高于均匀细晶AZ31合金(屈服强度为182 MPa,抗拉强度为260 MPa),并且均匀伸长率(14%)与均匀细晶AZ31合金相同;混晶结构ATZ821合金虽然屈服强度(243 MPa)略低于均匀细晶ATZ821合金(257 MPa),但抗拉强度(377 MPa)和均匀伸长率(17%)均显著高于均匀细晶ATZ821合金(抗拉强度为330 MPa,均匀伸长率为11%)。混晶结构AZ91和ATZ821样品的加工硬化率在整个拉伸变形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均匀细晶样品,尤其是在变形后期,混晶结构样品的加工硬化率维持稳定,而均匀细晶样品加工硬化率快速降低。(6)根据混晶结构ATZ821合金的室温变形机制,归纳出混晶结构镁合金组织调控原则为:再结晶晶粒应为亚微米尺寸并具有弱织构,以保证变形初期基面滑移的启动和高加工硬化速率;变形粗晶的织构应保证晶粒在变形后期可开启非基面滑移并具有储存大量位错的能力;通过超细晶与粗晶在不同变形阶段的协同作用,提高镁合金加工硬化能力,从而实现强塑性同时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而通过多材料混合使用实现汽车轻量化是解决当前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度钢等材料凭借其良好的轻量化效果,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实现不同材料之间的有效连接是多材料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粘接结构能够在不破坏基材的同时提供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在哺乳动物中,端粒DNA由一段含有数千个(TTAGGG)n/(CCCTAA)n重复单元的双链和3’末端突出的长度为50~500 nt的(TTAGGG)n单链组成。3’末端突出部分能够形成G-四链体结构,同时也可以入侵端粒DNA的双链部分,从而形成T-loop结构。端粒DNA的双链部分包含富含鸟嘌呤的单链(G-链)和富含胞嘧啶的互补链(C-链),两条链均有机会形成高
B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数值求解非线性抛物型偏微分方程中爆破解(b1ow-up so-1ution)的一种高效算法.2015 年,B 方法由 Beck 等[13]提出,旨在求解具有爆破现象的二阶非线性抛物方程,因而以爆破(blow-up)的英文首字母命名.注意到在临近爆破时间时,非线性抛物方程的解具有较大的变化率和数值,其相对于空间导数项对解的扰动是占优的,因而B方法在设计时借助常微分方程理论中常用
金属氧化物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重要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光电器件、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对典型金属氧化物的结构、电学性能及其输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丰富金属氧化物基础研究,发现具有更优性质的新材料,进而推动金属氧化物的应用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金刚石对顶砧高压实验装置,利用包括高压同步辐射XRD、高压拉曼、高压阻抗谱、高压紫外等多种原位探测技术,结合
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领域,统计模型中主要关心的变量往往由于抽样误差、试验误差等原因使得测量结果带有误差.如果忽略测量误差,利用传统的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方法分析带有测量误差的数据,得到的结果往往不具有无偏性和相合性.为了对这类数据进行合理的统计推断,人们用代理变量代替真实变量建立测量误差模型进行分析.围绕测量误差模型的研究是现代统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关文献可参见,Bro
酮病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为了使奶牛成功地从妊娠晚期过渡到哺乳期,机体需要精确地协调多个组织中的新陈代谢,以最终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满足生产需要。过渡期奶牛能量需求增加,但由于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DMI)降低,导致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在NEB期间,奶牛必须使用脂肪和蛋白质储备作为能量来源,过量的脂肪动员通常会导致酮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一种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成员。该病毒于1947年首次分离于乌干达地区的寨卡森林。ZIKV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孕妇感染ZIKV可以将病毒传播给胎儿,致使新生儿患有先天性严重小头畸形和神经系统缺陷,同时还可以引起早产或流产。成年人感染ZIKV会引起一种罕见的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在第一次有
渤海海域沙一段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岩,混积岩中发现了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在深埋条件下物性好,产能高。本文以渤海海域沙一段湖相混积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基底岩性条件,沉积水体,白云岩化流体,大气水,晚期二氧化碳流体等对储层的影响作用研究。研究表明,沉积期基底岩性条件影响了水体的矿物质含量,进而影响沉积期微生物的富集程度,对混积岩的厚度,白云岩化程度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火山岩岩性基底条件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自然界中的岩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充分了解电各向异性条件下的电磁波测井响应特征对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砂泥岩薄交互储层组是非常重要的沉积油气藏,其水平电阻率为低值,垂直电阻率则相对较高,呈现单轴各向异性;自然沉积以及开采中使用的人工压力技术常常使得油储层产生裂缝结构,该结构为重要的储油空间和渗流通道,它的出现打破了薄交互储层水平电阻率的不变性,使地层呈现为双轴各向异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性能研究和技术发展迅速,正朝着安全、舒适、节能和智能的方向发展。符合汽车实际运行的汽车非平稳随机振动研究,更能满足科学技术和社会对汽车的要求,是汽车随机振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模和求解是汽车非平稳随机振动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研究这两个关键问题需要结合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特点,即变车速行驶。汽车非平稳随机振动建模,涉及路面和汽车的建模;汽车非平稳随机振动求解,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