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剥离态原子离子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是近代物理学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是当前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高剥离态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光谱数据在磁约束(MCF)、惯性约束聚变(LICF)、X-ray光激光和等离子体诊断等高技术领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论文的第一部分采用全相对论多组态Multi-configuration Dirac-Fock理论的程序GRASP2,Grant的多组态Dirac-Fock程序包,采用三组态,核的费米分布,平均能级模型,系统计算了类铍离子组态磁偶极矩M1,磁四极M2,磁八极矩M3光谱跃迁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和选取六个电子组态,系统计算了类镁离子磁偶极M1,磁四极M2,磁八极M3跃迁的波长,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Breit修正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研究了它们的光谱特性。
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主要是先以经过硅烷化后玻璃片作为基底,之后在上面吸附金纳米种子,采用荧光灯照射条件,柠檬酸钠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在基底表面制备出具有银纳米粒子聚集结构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产物形貌特征进行了表征,考察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对其薄膜基底SER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增加至16 h,金种子长大为平均粒径110 nm的不规则状多晶银纳米粒子,且出现双层粒子堆积。基底上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上出现了由银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偶极子耦合引发的强烈吸收峰:随着光照时间的变化,耦合峰在600~813nm波段内移动。光照时间为12h后得到的SERS活性基底具有最强的SERS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