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初诊时2/3已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8F-FDG PET/CT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能从分子水平通过观察体内代谢变化,在疾病发生解剖结构变化之前做出诊断,已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区分肿瘤坏死及复发。然而关于治疗前后FDG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及其变化能否早期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复发尚未有定论。本研究通过对入组的47例非小细胞患者同步放化治疗前后18F-FDG标准摄取值与其预后的关系分析,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18F-FDG PET/CT的标准摄取值及其变化在预测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另外,我们通过对这些患者SUV值的分析,希望能找出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以指导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3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进行了同步放化疗的4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了本研究,要求每位患者在行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测量出肺部肿瘤原发病灶感兴趣区的最高标准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即SUVmax并分别记为SUV治疗前和SUV治疗后,通过公式计算出每个患者治疗前后SUVmax的变化百分率,均用△SUV来衡量,具体公式如下:△S UV=(SUV治疗前-SUV治疗后)×100%/SUV治疗前。与此同时我们还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等各项临床指标,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直到病情进展。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不同预后患者的原发病灶处SUV值进行比较,找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SUV变化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探讨18F-FDG PET/CT在预测复发和远处转移中的作用,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绘制,找出能够判断预后的临界SUV值。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为20.5个月的随访,最后入组并进行结果分析的共有47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至随访期末,共有26例患者出现局部或区域复发、转移,我们将其归入A组。仍有21例未出现复发、转移者,我们将其归入B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果:治疗前A组和B组的SUVmax分别为11.60±2.55和8.49±4.12,治疗后A组和B组的SUVmax分别为5.60±2.25和2.79±0.86,治疗前后A组的SUVmax均明显高于B组(p1=0.005,p2=0.000);A组治疗前后SUVmax变化百分率即△S UV平均值为52.56%±22.07%, B组治疗前后SUVmax变化百分率平均值为60.95%±19.6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根据ROC曲线的分析结果,当取治疗前SUVmax=8.5作为临界值时,对47例患者复发和转移预测的准确率为83%,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78%、93%;当取治疗后SUVmax=4.5作为临界值时,对复发和转移预测的准确度为79%,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95%、86%、72%;通过对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前SUV值、治疗后SUV值、治疗前后SUV变化百分率(△SUV )各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只有治疗前SUV和治疗后SUV对预后的判断有显著性意义。结论:18F-FDG PET/CT显像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肺癌诊断分期方法,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它从分子水平上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根据SUV值的大小来指导肿瘤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本研究发现,治疗前后SUVmax高者近期出现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较大,预后也相对SUVmax低者差。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的SUV可以作为与生存相关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据治疗前后18F-FDG PET/CT的SUV值可以较早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高危人群。对于非小细胞患者来说,给予高危患者更为积极的治疗和密切随访,建立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对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