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媒产业高速增长,但近一两年来,报纸媒体出现下滑趋势。尤其是体育专业报纸效益大幅下滑,纷纷退出市场,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体育报》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报纸,同样受到市场的冲击与困扰,还有没有继续生存的市场空间,市场空间在哪里,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中国传媒市场是一个朝阳产业,市场规模在快速发展,但是作为报纸媒体,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络的严重威胁,现在报纸媒体市场份额,仍占很大优势,但前景非常不乐观。报纸媒体必须迎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挑战,积极地进军网络媒体,发展数字化产品,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中国体育报》是我国第一份体育报纸,独领风骚三十年,一直坚持综合性办报方向,既为体育爱好者服务,又为体育工作者服务。经过十几年竞争对手的挤压,《中国体育报》已完全失去体育爱好者这类读者群,现有的读者群主要集中在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系统及体育产业界相关机构和人员。体育事业、体育产业规模庞大,从业机构人员众多,产业链条长,体育是社会各界关心、愿意投入参与的行业。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增长空间巨大。行业的发展需要信息的传递,需要交流,体育节从业机构和人员需要一份为之服务,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专业体育报纸。
在过去的竞争中,《中国体育报》已经被其它专业体育报抢走了体育爱好者这部分市场,而这些专业体育报又将被技术更先进的网络媒体替代,行将退出市场。《中国体育报》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拼抢、占领体育爱好者这一市场。而应该认真研究体育从业人员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优势,办成一份定位明确,服务性强的B to B专业体育媒体。
《中国体育报》创办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份体育专业类报纸。在弘扬中华民族体育精神方面,《中国体育报》完整地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史,记录了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光辉业绩。80年代中期,《中国体育报》发行量将近100万份,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达到鼎点。80年代后期,随着《体坛周报》、《足球报》等一大批体育专业媒体的市场化运作,都市类报纸大量扩充体育版面,网络媒体加大体育新闻的容量,《中国体育报》在零售市场上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发行量不断下降,零售市场已经完全放弃,主要订户对象以党政机关、体育系统、企事业单位,军队系统,学校系统为主。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经济效益逐渐下滑,面对经营状况的持续恶化,《中国体育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体育传媒业的发展与所处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的方面的宏观环境关系密切。我国传媒产业近几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同时新技术、新媒体也为使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体育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依托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实力日益增强。而报纸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已出现下滑趋势,数字化生存成为报纸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体育报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与挑战,抓住市场机遇,符合体育爱好者需求的市场化运作的体育报纸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电视体育频道、都市报、网络等媒体对体育内容的大量报道,使专业体育报纸集体陷入困境,甚至多家体育报纸关门停刊。为了深入分析我国体育报业的竞争能力,通过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目前困扰我国体育报业的问题进行解析与诠释。
《中国体育报》具有自身的优势、劣势,同时也面临着机会与威胁,通过SWOT分析,可以对其综合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中国体育报》过去一直沿袭综合类的专业体育日报的定位,服务于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工作者两方面,但实际上只吸引到了部分体育工作者和相关者的注意力。结合《中国体育报》的优势与资源所在,由综合性体育报纸转型为B to B的体育报,是《中国体育报》唯一的选择。
《中国体育报》要进行战略转型,就需要对其使命、战略目标进行重新定义。《中国体育报》的使命应确立为:服务体育事业,助力体育产业,为体育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体育报》的战略目标确立为: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体育业内资讯交流平台,成为读者了解我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动态的首选媒体,形成不可替代的品牌忠诚度,发行量保持稳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涵盖平面、网络、手机等媒体的数字出版平台。
新的使命、战略目标带给《中国体育报》更加清晰明确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方向。在体育报纸竞争激烈、内容同质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战略是《中国体育报》的必然选择。战略转型涉及到报纸内容的转变,发行、广告、活动等经营形式上的转变以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