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现代发达的电信通讯工具为肺结核患者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管理方法。为今后肺结核病防治和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湖南省地理位置,按东、西、南、北分为四层,各层分别抽取一个县市纳入调查对象。将4种不同干预模式(干预1组—县村医电话督导;干预2组—县医电话督导;干预3组—村医电话督导;干预4组—对照组)随机分配到4个抽样县,用X2检验对四个县的多个主要指标进行样本率和构成比分析;通过对多个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秩和比)以选择最优督导方案;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疗效、复查依从性进行影响因素分析(α入=0.05,α出=0.10)。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涂阳肺结核病546例,其中初治涂阳537例(98.4%),复治涂阳9例(0.6%)。所有病人中能规律服药523例(95.7%),治愈492例(90.1%),规律复查491例(89.9%),规律取药496例(90.8%),药物不良反应发现253例(46.3%)。2.对各组患者的治疗转归(包括:成功治疗率、死亡率、迁出率、失败率和中断治疗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1组各种转归的构成比(97.7%、0.6%、0.6%、1.2%、0)与对照组构成比(86.5%、3.4%、0、1.1%、9.0%)、干预2组构成比(96.8%、0、1.6%、0.8%、0.8%)与对照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1)3.对四样本组的服药、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复查和取药五个指标进行组间分析,结果显示干预1组(98.8%)与对照组(88.8%)及干预2组(97.6%)与对照组的规律服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组(94.2%)与对照组(82.0%)及干预2组(91.1%)与对照组的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94.4%)与对照组(82.0%)及干预3组(91.3%)与对照组的规律复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利用规律服药、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规律复查和取药五指标对四个干预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秩和比(RSR)值显示干预1组效果较优。5.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受到督导方式(干预模式)及年龄因素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模式(1)、干预模式(2)及年龄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11.464、5.160、0.544;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主要受到规律服药和规律复查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其OR值分别为0.071和0.091;肺结核患者的复查依从性受到督导方式(干预模式)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模式(2)、干预模式(3)和药物不良反应进入回归方程,其OR值为:3.877、2.423和0.513。结论:1.电话督导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方式,在规律服药、规律复查和治愈率等指标完成上优于传统的督导方式(对照组督导方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肺结核病督导管理方法。2.通过综合评价,4种干预模式中县村医电话督导(干预1组)效果最佳。3.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主要受督导方式(干预模式)、年龄因素影响。4.肺结核患者的疗效主要受规律服药和复查因素影响。5.肺结核患者的复查依从性主要受督导方式(干预模式)和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