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光生载流子行为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近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对其载流子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领域内对载流子动力学的测试、分析仍然存在不足和争议。一方面因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体系制备方法带来的薄膜不均一性以及钙钛矿材料自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常规的时间分辨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法难以获得精准的载流子输运过程参数;另一方面因为现有的时间分辨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法仍然缺乏对界面条件的精准描述,而界面载流子行为在目前钙钛矿薄膜器件结构体系中尤为重要。目前钙钛矿薄膜中的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在测量方法和理论体系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基于此,本论文首先针对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固有的稳定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利用半胱胺盐酸盐中的S元素与MAPb I3钙钛矿中Pb元素的强结合作用,从晶格结构上增强了稳定性;进一步制备了具有良好光稳定性、优异耐水特性的MAPb I3钙钛矿薄膜。相应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可以在无封装的条件下,保持原有效率在水下工作。本论文提供了一种制备耐光耐湿的高稳定性的钙钛矿薄膜和器件的新策略,同时也为载流子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稳定的薄膜制备基础。基于以上高质量的薄膜体系,本论文基于时间分辨光致发光光谱(Time-Resolved Photoluminescence,TRPL)测量研究钙钛矿薄膜中的载流子动力学。本论文首先发现常规钙钛矿薄膜在正面和背面的光致发光衰减曲线差异较大,表明薄膜正背面对载流子动力学的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领域在使用TRPL对钙钛矿薄膜进行光致发光衰减过程的测量时,往往忽略的薄膜正背表面的差异,使得获得的载流子动力学参数不准确。本论文结合钙钛矿/玻璃基底薄膜的正面(上表面)、背面(钙钛矿/玻璃界面)激发的TRPL测量策略,引入表面复合速度(Surface Recombination Velocity,SRV)描述载流子扩散-复合动力学过程的边界条件,实现对薄膜正背面缺陷引起的非辐射复合速率的定量描述。与领域内常规方法相比,本论文实现的基于TRPL的载流子动力学参数测量体系一方面规避了过去对边界条件的苛刻假设,另一方面也解耦了界面缺陷带来的影响,使得获得的载流子扩散系数D更加接近薄膜内部的固有性质。值得关注的是,本论文得到的钙钛矿/玻璃界面的SRV比未钝化的自由钙钛矿界面的SRV高2~3个数量级,强调了在薄膜载流子动力学研究中界面差异带来的不可忽略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钙钛矿器件的表面修饰策略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论文研究了在低温工况环境条件对载流子输运过程的影响。尽管环境温度因素被广泛研究,而温度影响的钙钛矿薄膜界面应变对载流子动力学的影响鲜有报道。钙钛矿材料偏软,与常规刚性基底的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从而造成环境温度变化导致钙钛矿薄膜界面应变剧增,这也通常被领域相关温度研究所忽略。本论文首先测定了在低温条件下(160 K~室温)钙钛矿薄膜产生的应变,其次结合原位的TRPL正背面测试,通过全局拟合获得了可靠的钙钛矿薄膜载流子动力学参数(包括扩散系数,复合速率,正背面SRV等)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在低温环境当中,研究者普遍采用钙钛矿材料本征的极化子-声子散射规律来描述薄膜中载流子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即迁移率与温度的-3/2次方成正比。本论文工作基于上述建立的界面载流子动力学体系,考虑了实际环境温度变化导致钙钛矿薄膜界面应变对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载流子动力学温度变化模型,明确了界面应变对载流子动力学的重要影响。进一步,基于对钙钛矿薄膜载流子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载流子微观行为与器件宏观表现联系起来的蓝图也日益完善。本论文提出了利用双层异质结构,即双层钙钛矿具备不同的载流子迁移率,实现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器件。首先本论文扩展实现了双层载流子扩散-复合模型,进一步针对双层钙钛矿异质吸光层结构进行载流子动力学描述,利用高通量数值模拟计算,预测了双层钙钛矿吸光层光生载流子界面流出量与不同载流子迁移率和双层厚度组合的变化关系,由此发现了钙钛矿吸光层的扩散系数差异是提升异质双层器件结构效率的关键。进一步工作设计和实现了MAPb I3/FAPb I3组装的双层器件,通过对各层厚度的优化,实现了最优厚度比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对未来新型高效率器件的发展有着理论指导意义。全文着力于对钙钛矿薄膜材料中的载流子动力学进行研究,发展了以时间分辨光学表征手段为主的载流子动力学描述和表征体系,并补充了薄膜界面条件对其载流子动力学的作用机制模型。本论文对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物理作用机制基础和切实可行的实现方向。
其他文献
人脑结构与其功能的相互配合使得我们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认知行为,而两者的异常则与诸多神经精神疾病息息相关。探索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紧密关系、探究与人脑疾病有关的结构功能失常,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基本问题。研究表明,人脑在进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布局不是任意的,而是遵循特定的层级原则,称为“梯度组织”。在这种精巧的梯度组织模式下,每个脑区的微观结构、它与其它脑区间的连接模式、以及它在功能处理层级中的位置
近年来,随着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及海量通信节点的涌现,有限空域、频域内的无线设备数量急剧增加,造成频谱共生环境的恶化,导致用户间的邻道干扰越来越频繁。以军事通信为例,指挥车、舰船、飞机中大功率发射信号会对同平台接收信号造成干扰,导致接收机灵敏度下降,通信距离缩短;民用通信领域,移动通信基站发射信号会对邻频部署的Wi Fi网络和导航定位信号形成干扰,引发用频冲突。邻道干扰不仅增大了背景噪声电平,恶
近表面裂纹被视为工业设备、设施的严重缺陷,疲劳和腐蚀裂纹是其中较为普遍的类型。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力系统、机械制造、新能源、核工业等领域,该类缺陷已成为影响关键构件服役性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电磁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作为无损检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其具有结果表示直观、非接触、无污染、高灵敏度等优势,已在金属材料近表面缺陷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目前已
近年来,随着计算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视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图像转换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新兴领域,旨在学习不同视觉域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不同域之间的映射。图像转换的研究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电视电影的视觉效果制作时可以使用图像转换生成指定风格的图像或视频、极大减少人工绘制的时间;在智能交通领域和安全监控领域可以将图像从输入域转换到标签域、更好的定位人或车辆;在医学领域
基于具有低介电常数的Zn3B2O6和LiZnPO4微波介电陶瓷,借助固相反应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实现了对陶瓷材料的εr、Q×f、τf和烧结特性的调控。借助有限元仿真建立了以低介电常数陶瓷和中介电常数陶瓷为基础的异质陶瓷匹配共烧模型,实现了异质材料的整体收缩率、收缩速率以及收缩窗口的逐一匹配。基于所研发的陶瓷材料和异质陶瓷匹配共烧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了一款高性能共模滤波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的带宽越来越宽、瞬时特性趋于普遍化、调制方式向复杂化和高阶化发展,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快速提高,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噪声类型变得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形下,仅测试分析单一信息域信息的电子测量仪器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复杂宽带信号的特性。为了满足信号的测试需求,需要将示波器的时域信息、频谱仪的频域信息和矢量信号分析仪的调制域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钟、同一触发机制下对输入射频信号进
在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中分布有成千上万的中尺度涡旋,这些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强非线性中尺度涡旋会在运动过程中输送大量的水体,对海洋中的热、盐、溶解氧、叶绿素等生物地球化学示踪物的输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物质输运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中尺度涡的物质输运仍然存在很多亟待的问题。例如,(1)中尺度涡的水团输运能力究竟有多强?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量化研究;(2)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雷达、通信、导航等电子设备的需求量和使用量都大大提升,各类型电磁信号在空间中密集交叠使得电磁环境变得空前复杂。对于雷达系统而言,复杂的电磁环境意味着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干扰,以及与其他系统工作频段严重重叠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其工作性能。而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利用发射端分集优势,通过波形设计的手段来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的工作性能成为了当前
本文将立足于巴托克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匈牙利农民歌曲的特征,结合巴托克其他基于匈牙利农民歌曲的创作,以巴托克的《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为主体,进行创作特征与不同演奏版本比较的研究。深入探讨巴托克是如何将一段段质朴简单的民歌旋律改编成一首首风格新颖、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钢琴作品;挖掘匈牙利音乐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农民歌曲的特征与渊源;透视巴托克独具民族特色的创作思维;以及从速度层面出发,比较六位世界级
随着机器学习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除了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领域获得广泛研究外,其在通信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且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5G技术的商业部署,关于6G技术的构思与讨论已经形成,然而其庞大、复杂的通信场景使得信道分析和建模变得异常困难、系统设计复杂度变得难以控制,这些挑战驱使研究人员转向机器学习领域寻求解决方案。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分析,很多通信问题可以概括为回归、分类或集群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