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放知识分子身心的战时之城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_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大批知识精英和文化名人汇聚昆明,留下了许多描写昆明的优美篇章。本论文紧扣战时语境,在梳理昆明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围绕“文人笔下的战时昆明是什么样的”、“他们为何要这样书写”两个核心思路,考察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昆明之间的精神关联,并具体探讨战时昆明的诗意形象、文人的诗意生活、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等一系列问题。论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在概述本论文研究近况的基础上,提出该论题的选题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华夏边缘与抗战机缘——战时文人与昆明的相聚。简要梳理战前昆明在文学中的蛮荒形象和昆明的建城史,分析战时昆明的城市文化特征:自由文化、本土文化的主导性。抗战时期流亡到昆明的主要是京派文人和自由主义作家,昆明的城市精神契合他们的审美旨趣,他们对昆明的书写突显其诗意,而少有涉及昆明的“小巴黎”现代化形象和民主堡垒形象。昆明虽战火纷飞、物价飞涨,仍不失为一个安静悠闲自由的城市。第二章爽适无伦的天国春城:昆明的诗意描写。文人对昆明的诗意描写具体表现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仙境、四时不断鲜花的花都、尤多名胜古迹的乐园、不谙世事随性自然的昆明人民。昆明的自然风景征服了文人们,使他们一度徜徉在昆明的山水中,极少检视这个城市的弊病地方,对昆明的书写充满了诗意。第三章战火中的静雅安闲之城:在昆明的诗意栖居。战时的昆明,给人的总印象就是“静”。在这静雅安闲的古城中,伴着自然美景,文人们也享受着战火中不可多得的诗意生活。他们或在跑警报中透出乐趣和从容,或在昆明大街小巷品尝美食,或流连于城内城外,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或在昆明城重拾北平的记忆。第四章校园书写中的知识分子与其家国意识。以昆明和联大为背景的小说呈现了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拥有健全人格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对北平家的“逃离”相反也是对国的一种坚守的方式。到昆明后,他们在联大继续为国培养人才,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在他们心中,昆明作为北平的替代物而存在,保卫昆明就是保卫北平,保卫北平就是保卫中国。结语部分。昆明书写的背后:南迁文人的写作姿态。昆明的诗意书写与昆明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同样具有京派惯常的冲淡平和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出城市与人的双向影响。但是由于文体的限制等一系列的原因,和文人终将离开昆明的心态,昆明书写中城与人的关系难以向纵深处拓展,昆明只是文人暂时安放疲惫身心的城市,离开昆明正代表着抗战的胜利。
其他文献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蛋白质表达新的分析方法。高通量和自动化技术如二维电泳、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等被用来鉴定和分析各种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被广泛用于细胞一基
期刊
<正>今年4月中旬,笔者走访湖北蔬菜种植大市——天门市的乡村,村民们正在为不久前成吨成吨烂在地里的萝卜惋惜:"没办法,价格太低,收了再拉出去,还要费人工,索性不要了。"这又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在不断的提升。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各种的设备,我们会不经意间的发现,大部分都是使用电能才达到使用效果的。正是因为这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学校教育。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不断进行,微视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成为了一种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
<正>1.魔芋粉丝(1)工艺流程。魔芋精粉→膨化→精炼→制丝→固化定型→扎结→封装→杀菌→成品。(2)操作要点。1膨化。在常温下将魔芋精粉与水按1∶28~30的比例在不锈钢膨化
<正> 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使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
从灌区规划的原则入手,对灌区总体布置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井渠结合的优势进行了阐述。
这篇文章,是在“1982年上海长笛学术交流与青少年比赛”大会上所作学术报告的讲稿。报告之后,大会的一些评委、兄弟院校的长笛教师及参加比赛的选手,希望能将此稿尽快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