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及其发酵动力学研究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丝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的手性医药中间体,在治疗帕金森症等神经疾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加深,D-丝氨酸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的D-丝氨酸化学合成或酶拆分法生产手段生产的D-丝氨酸量,由于生产成本和环保成本的原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等各方面的需求,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高效、环保、低成本、经济并且产品高质量的D-丝氨酸的生产手段。通过酶转化法来生产D-丝氨酸,具有经济,高效,·高质量,环保等优点,是一种符合国家倡导的生产工艺,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是一种以甘氨酸和甲醛作为底物生物催化合成D-丝氨酸的酶,本文即研究酶的特性及发酵动力学优化其生产工艺。本文通过对酶活进行定义,研究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的基本特性,再通过单因素实验找出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最佳酶活的温度、pH、辅酶浓度及底物浓度等条件,最终得出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7.2、激活剂最适浓度为20mmol/L、最适底物浓度为1%-5%。再对三种比较常见的补料工艺有分批补料工艺即一次性投料工艺,间歇补料工艺和低浓度连续流加补料工艺进行30L转化罐实验后,对转化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分别进行发酵动力学研究,分析发酵过程中底物浓度变化、产物浓度变化、转化率及收率等动力学变化,找出最适和的生产工艺,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低浓度连续流加补料工艺为最佳的补料生产工艺,低浓度连续流加补料其甘氨酸转D-丝氨酸的转化率达到了 90.5%,D-丝氨酸浓度达到253.4g/L,转化周期为48h。最后通过前面的实验进行D-丝氨酸最适生产工艺条件的放大化生产,在5t罐上进行D-丝氨酸的生产,通过酶转化、除菌、脱色,浓缩,结晶、精制等工艺,成功的进行了 D-丝氨酸的生产,收率达到90%左右,产品经过专业检验符合日本味之素(AJI97)的企业标准。
其他文献
在用PIN二极管做为接收元件的 邻近开关设计中,信号先进行放 大,然后必须滤掉任何的噪声再转送到邻近开关的几级信号调理级。一般来说,为了抑制来自50Hz电源、氖灯频率、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人们对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也越来越关注。结构加固技术在提高房屋
我国电网分布范围广,输电线路距离长,常面临各种复杂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亟需开展抗灾型电网规划的研究工作。电网安全评估是对已形
本文主要以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中新闻英语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用词,句式和层次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使我们能够对这类文体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近年来,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
已有研究表明,同时具有低或正常出生体质量和阴毛早现(PP)两大特征的女孩是发展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高风险人群。比较早期和较晚应用二甲双胍对预防青春期PCOS的效果。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等级路面养护或修复技术,通过就地加热、翻松、搅拌、摊铺、压实等连续作业,一次成型新路面,目前在国内的高等级路面养护工程中应用的越来
简要介绍了近14年海南省农区鼠害加重发生的概况,分析指出了近年农区鼠害重发生的原因,除了海南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外,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同种作物的连片种植面积不大,间
搅拌摩擦加工技术(FSP)是在搅拌摩擦焊(FSW)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剧塑性变形技术,它具有应变速率高、塑性变形大的特点,在细晶金属材料制备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FS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以及结构调节的性质,在催化、传感、以及气体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使用MOFs材料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