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Swee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中年女性,43岁,既往有结节性红斑、G-6-P-D酶缺乏,长期予激素口服治疗病史,发热、淋巴结肿痛,伴咳嗽、咳痰、胸痛,误诊结核病1月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Swee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合并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中年女性,43岁,既往有结节性红斑、G-6-P-D酶缺乏,长期予激素口服治疗病史,发热、淋巴结肿痛,伴咳嗽、咳痰、胸痛,误诊结核病1月余。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白蛋白低,ESR、CRP增高,左肺大片状实变影并胸腔积液,溶骨破坏,最终肺泡灌洗液及淋巴结组织培养出TM生长,予以伏立康唑治疗2月余,病情好转。1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皮疹,血培养出沙门氏菌,皮肤活检病理可见真皮浅深层中性粒细胞弥漫组织细胞浸润,无化脓性和肉芽肿改变,符合Sweet综合征改变,泰能治疗1月及激素治疗,病情好转。其后伏立康唑、激素维持治疗。9个月后出现全身皮肤皮疹,淋巴结肿痛,新发溶骨破坏,考虑合并NTM,加用莫西沙星、克拉霉素、乙胺丁醇治疗3月,症状好转,溶骨好转。改用伊曲康唑后再次出现皮疹,停用后皮疹消失,激素逐渐减量并停用,随访至今无复发。病程中多次检测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增高,在不同病原体感染状态时明显增高。2、文献复习8例患者HIV抗体均为阴性,6例检测发现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阳性,6例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2例分别合并细菌性非伤寒沙门氏菌及假伯克霍尔德氏菌感染。Sweet综合征皮疹表现多样,包括痛性红斑、丘疹、结节、假水泡样皮疹、脓疱,可发生于四肢、面颈部、躯干,皮疹可出现在TSM确诊前后,也可伴有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针对TM及其他病原菌治疗,同时加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结论:1、HIV阴性宿主TSM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不同类型的皮疹,包括TM感染特有皮肤损害或合并SS,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皮疹,及时的皮肤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2、TSM合并SS好发于HIV阴性宿主同时伴有抗γ干扰素抗体阳性者,除皮肤损害外,可伴有淋巴结肿大。3、抗γ干扰素抗体阳性者对TM、沙门氏菌、NTM易感,同时伴有抗体的进一步增高及SS综合征的出现,提示SS的发生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后抗γ干扰素抗体的急剧增高有关。4、TSM合并SS患者的治疗以抗真菌治疗控制TM感染为主,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激素治疗,如出现皮疹的复发,需排除合并其他新的机会性感染或药疹。
其他文献
位于海陆交错带的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也是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是影响滨海湿地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滨海湿地的存亡,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严重危害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滨海湿地的地表高程变化和沉积物垂直淤积速率决定了它能否应对海平面上升,也影响滨海湿地的发展。因此,了解互花米
核受体超家族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分为经典核受体、孤儿核受体和被领养的孤儿核受体三种类型。内分泌激素作为内源性配体,可与经典的核受体相结合,并且能够调节相应核受体的转录活性。雌激素相关受体(ERRs)是一类不依赖配体自身处于激活状态的转录因子,属于孤儿核受体亚家族中的一员,包含α、β、γ三种亚型,在许多生理进程中发挥作用。ERRs与雌激素受体(ERs)高度同源,但不被雌激素激活。后续研究发现一些合
目的:基于抑制血管生成及血管正常化为治疗目的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自上市以来在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还没有较好反应贝伐珠单抗药物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寻找一种经济便捷的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了 2012年-2018年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共入组93名患者,其中一线治疗为贝伐珠单
水体中DOC及其同位素的研究对了解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代谢和细菌的活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关于DOC的研究方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对DOC碳同位素的研究方法却鲜见报道。本文按照氧化难易程度选取了五种不同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以及腐殖酸)配置DOC标准溶液。分别利用高温氧化法和湿化学氧化法测定其DOC标准溶液的含量及其δ13C值。确定高温氧化法最优的实验条件,并进行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病机理复杂,进一步阐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胃癌治疗分子靶点迫在眉睫。GIPC,即G蛋白信号调节体-Gα相互作用蛋白C端,在蛋白的流动、内吞作用和受体聚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IPC1可调节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潜在的新的肿瘤靶标。而关于GIPC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GIPC1与胃癌之间的相关性,探究GIPC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
考虑到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大对清洁可再生替代性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也是唯一可完全替代化石资源制备液体燃料、能源材料、大宗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绿色原料。经生物炼制工艺将其转化为平台分子并进行高值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已成为当前能源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乙酰丙酸(Levulinic acid,LA)就是其低成本
多肽由蛋白质分解所得,生物功能极为丰富。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以多肽作为切入点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研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河鲀肌肉富含蛋白质,本文以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肌肉作为原材料,以酶解液的水解度为指标,进行蛋白酶的筛选实验及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得出最优酶解工艺:风味蛋白酶,55℃、pH 7、加酶量4521.96 U/g、料液比1:10(g/mL),酶解4.5
分子电子学从研究单个分子的电学性质入手,为设计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功能化分子器件提供理论基础。要实现纳米尺度下单分子电输运性质的精确测量,稳定高效的测量技术是前提。发展至今,已开发出多种高效可靠的单分子电学测量技术,例如机械可控裂结技术(Mechanically Controllable Break Junction,MCBJ)和扫描隧穿裂结技术(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
背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人类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第2位癌症死亡病因。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15年,广西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中,肝癌构成比一直处于首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HBV感染可以引起慢性乙肝、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癌。2012年全球
目的:了解广西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通过对广西不同地区福寿螺的COI基因进行分析,以了解广西福寿螺种群的遗传多态性。方法:从南宁、桂林、玉林百色和崇左共计5个县区采集福寿螺样本,主要在稻田、沟渠、水塘和屋舍前后等适合福寿螺生长繁殖的环境采集样本。采用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的幼虫感染情况并分析其感染状况。将这些幼虫经口接种大鼠(5-100条幼虫/鼠)。感染后第30天剖杀大鼠,检查其脑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