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5.82%提高到2010年的49.68%。城市化建设一直是我国中长期规划的重点之一,在最近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政府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强调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可见,城市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的研究成果关注焦点集中在不同国家或者不同区域城市集聚经济差异,而对于不同规模城市集聚经济差异重视不够。实际上,通过本文的测度,发现当前中国城市经济差异开始逐渐表现为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的差异。而且,对于不同规模城市集聚效益的决定因素分析,可以使各级政府明确大中小城市发展重点,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带动大中小域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本文基于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在经济、教育和日常生活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不同规模城市计量模型的估计,明确了影响城市集聚效益的各个因素作用程度,并比较了各个影响因素在不同规模城市的推动效果。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对于影响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其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况:1)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2)从经济、教育、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规模介于50万和100万之间城市、人口规模低于50万的城市四个层次的城市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3)通过计算锡尔系数,分析了中国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再次,本文简单介绍了Au-Henderson模型,并进行相应调整形成本文的计量模型。通过对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模型的估计,分析了不同规模城市各个影响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比较了相同影响因素在不同规模城市作用程度。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大中小城市的发展思路,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规模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50-100万城市效率最高,其次是100万以上城市和50力以下城市,而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略显活力不足。2)中国各个城市间经济差异开始表现为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差异。3)在大城市中,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多样化、市场潜力、外商直接投资、专业化,其中专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微弱,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中从业人数上升1%,由于专业化将推动地区生产总值上升0.0157%;而在中小城市中,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市场潜力、多样化、外商直接投资、专业化。4)在大城市中多样化、市场潜力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高于中小城市,而专业化的推动作用在中小城市表现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多样化经济是大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中小城市应先走专业化经济发展道路,夯实城市经济基础。当中小城市经济基础达到一定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完善后,可以考虑向多样化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