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公元205年。《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籍。共载方269首,用药214味。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所载之方因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誉为经方。经方的配伍与加减变化都有细致要求,且多详细注明服药量、服药次数、服药时间、煎煮法等,示人以法度。然而由于度量衡的演变,服药剂型,服药方法,煎煮法等因素的改变,目前经方的临床用量并非依照原书的剂量,多依据自己的经验,用量混乱。剂量是疗效和安全的保障,需要统一的标准。本文主要是研究古之医家应用以下六首经方的用药量规律:理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葛根芩连汤、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通过这六首临床常用经方,找寻经方剂量的演变规律。这有助于指导现今经方用量,也有助于经方本源剂量的认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内容及结论如下:1.总结度量衡的演变规律,分析这一规律对经方用量的影响。度量衡的演变是经方应用混乱的一个因素。东汉时期的度量衡值沿用秦制,1斤约相当于250克。魏晋南北朝时期衡量值激增,至隋朝得以稳定。隋朝1斤约合750克,且大小制并用。从唐至清,衡量值较稳定,略呈下降趋势。据度量衡的演变规律分析,东汉时期经方用量,约为目前教材给出的参考用量的5倍无疑。2.总结目前经方剂量折算的认识。目前经方用量多从度量衡考证、经验用药、神农秤、水药实测等角度进行折算,差异较大。3.总结目前经方用量的认识。目前支持经方小剂量的主要有教材、日本医家;支持大剂量的医家主要从临床疗效和经验的角度立论。亦有研究者从服用方法、鲜药、煎煮法、炮制、剂型等角度认为古之大剂量有其必然原因。4.从宋至清代医籍中探寻经方剂量的使用。纳入循证医学、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医家对上述六首经方的使用情况。宋之前经方的用量与仲景方无明显差异。宋金元时期经方多煮散,用量较小。明清改为煮汤法,用量与宋金元时期无明显差异。故宋朝的煮散法盛行是经方用量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